一、申请条件
1.申请人需为企业在职职工或领取失业保险金人员,领证当月有缴纳失业保险且参加失业保险并缴费累计1年以上;
2.申请人需取得国家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且该证书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技能人才评价证书全国联网查询系统查询得到(职业资格证书查询网址:http://www.osta.org.cn/);
3.申请人应在证书核发之日起的12个月内提出申请;
4.政策执行期限至2024年12月31日。
二、补贴标准
1.职工取得初级(五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为1000元;
2.职工取得中级(四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为1500元;
3.职工取得高级(三级)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补贴标准为2000元。
三、申请方式
(一)线下办理方式
技能提升补贴申领业务属于全省通办事项,您可以在就近的政务中心办理,线下申领技能提升补贴应提供以下材料:
1.身份证或社保卡原件;
2.领取待遇人员银行账户信息(如为社会保障卡领取,则不需提供);
3.职业资格证书或技能等级证书原件。
(二)线上办理方式
(1)“贵州人社”手机APP(或微信小程序):人脸识别登录后选择【办事】→【社会保险】→【失业保险】→【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申领】
(3)微信“城市服务”:登录微信后选择【我】→【服务】→【城市服务】→【社保】→【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申领】
(3)支付宝“市民中心”:登录后选择【社保】→【社保办理】→【城市服务】→【社保】→【失业保险技能提升补贴申领】
四、注意事项
1.每人每年享受补贴次数最多不超过三次,同一职业(工种)同一等级只能申请并享受一次,技能提升补贴和职业培训补贴不得重复享受;
2.已享受同一职业(工种)高级别证书技能提升补贴的,不再享受低级别证书补贴。
灵活就业人员
包括个体经营、非全日制
以及新就业形态等从业人员
参加养老保险
可在退休后获得
更加可靠、稳定的收益
那么想参保,应该如何缴费办理?
其实方便又高效!
这篇教您
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
有两种制度可选择:
以个人身份
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在户籍地
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目前,全国绝大部分城市已放开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户籍限制,灵活就业人员可选择在户籍地或就业地参保。
另外,灵活就业人员还可以在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基础上,参加个人养老金制度,增加补充养老渠道,进一步提高退休后的养老保障水平。
缴费灵活选
01
选择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
缴费由个人承担
缴费基数
可以在参保地所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300%之间选择适当的缴费基数
缴费比例
20%
缴费方式
按月、按季度、按半年、按年等
可根据个人情况灵活选择中断或恢复缴费,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不会因中断而减损权益。
以灵活就业人员身份参保,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且满足最低缴费年限条件的,可按月领取基本养老金,享受的待遇与企业职工一样。
02
选择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
缴费档次
按照当地人社部门公布数额为准
缴费方式
按年、按档次缴纳
线上线下都能办
线上渠道
可通过国家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si.12333.gov.cn)、全国人社政务服务平台(www.12333.gov.cn)、电子社保卡、掌上12333APP等全国统一线上服务入口和各级人社政务服务网站等渠道,轻松办理参保登记。
线下渠道
携带本人身份证(居住证)或社保卡等材料,到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办理参保手续。
除社会保险经办机构外,灵活就业人员还可以就近选择能够办理参保的街道(乡镇)便民服务中心、社银合作网点、自助服务终端等方式办理手续。
灵活就业人员参保“即时办结”,符合条件的即时受理、当场反馈;对于不符合条件的,实行一次性告知制度。
办理咨询
遇到参保缴费、关系转移、待遇申领等各方面的问题,可通过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和社保经办机构官方网站、本地12333人力资源社会保障服务热线进行咨询,或者到就近的社保经办机构、便民服务中心、社银合作网点现场咨询。
切记不要轻信非官方信息和渠道
不轻信社会机构可代缴等谣言
谨防上当受骗
多缴养老保险费,
能否多得?
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其选择的缴费基数越高、缴费年限越久,符合领取待遇条件后,每月领到的养老金也会相对越多。
若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其选择的缴费档次越高、缴费年限越久,符合领取待遇条件后,每月领到的养老金也会相对越多。
灵活就业与企业职工
享受的养老待遇一样吗?
企业职工与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险待遇计发办法是相同的。
在缴费基数、缴费年限等因素相同的情况下,灵活就业人员享受的养老待遇与企业职工是一样的,待遇水平不会因费率不同打折扣。
支持政策:5个特困行业和17个行业所属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失业保险费的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限至2023年5月底。5个特困行业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至2023年5月底。
文件依据:《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特困行业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政策的通知〉的通知》(黔人社通〔2022〕84号)、《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四部门关于扩大阶段性缓缴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政策实施范围等有关问题的通知》(黔人社发〔2022〕15号)、《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等四部门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 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 财政部办公厅 国家税务总局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阶段性缓缴社会保险费政策实施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通知》(黔人社通〔2022〕134号)。
申报条件:5个特困行业和17个行业所属生产经营困难企业,可申请缓缴失业保险费的单位缴费部分,缓缴期限至2023年5月底。5个特困行业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至2023年5月底。
申报流程:
①参保单位可通过登录“贵州省社会保险网上服务系统”,在系统“征缴受理类”下的“单位社会保险费缓缴申请”模块线上填报《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申请表》,申请办理缓缴。也可通过参保地政务服务中心前台线下填报《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申请表》,申请办理缓缴。社会经办机构服务窗口对申请材料进行受理。
②社会保险征缴部门对申请材料进行初审、复审,审核通过的,参保单位即可享受缓缴政策;审核未通过的,要一次性告知申请单位未通过原因。
申报材料:《阶段性实施缓缴企业社会保险费申请表》原件1份,负责人签字并加盖公章。
申报渠道:可在贵州政务服务网、各级政务中心窗口申报办理。
咨询电话:
养老保险处 0851-85837336
失业保险处 0851-85837267
工伤保险处 0851-85837261
养老失业保险费征缴处 0851-86987228
支持政策:2022年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失业保险费率按1%执行,截止2024年底。(其中,单位缴费比例为0.7%,个人缴费比例为0.3%)。
文件依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工业企业纾困解难实施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22〕41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做好失业保险稳岗位提技能防失业工作的通知》(人社部发〔2022〕23号)、《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工伤保险费率有关问题的通知》(人社部发〔2023〕19号)。
申报条件:用人单位在所属地经办机构进行失业保险参保登记,并在贵州省社会保险统一信息系统内完成失业保险费申报核定后,即可享受政策。
申报流程:普惠性政策,无需企业申请。
申报材料:免申即享。
申报渠道:免申即享。
咨询电话:失业保险处 0851-85837267
养老失业保险费征缴处 0851-86987228
支持政策:从2019年5月1日起,将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由19%降至16%,并长期执行。
文件依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9〕62号)
申报条件:用人单位在所属地经办机构进行养老保险参保登记,并在贵州省社会保险统一信息系统内完成养老保险费申报核定后,即可享受政策。
申报流程:普惠性政策,无需企业申请。
申报材料:免申即享。
申报渠道:免申即享。
咨询电话:
养老保险处 :0851-85837336
养老失业保险费征缴处:0851-86987228
中长期贷款办事指南 | |
实施机构 | 国家发改委 |
政策背景 | 为深入贯彻落实8月31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精神,扎实做好扩大中长期贷款投放、支持技术装备更新改造投资有关工作,发挥投资稳住经济大盘的重要作用。 |
投向领域 | 一、传统产业改造升级 二、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国产化替代 三、电子信息制造业 四、生物产业全链条技术产品创新和制造生产 五、航空航天业 六、高端科研仪器研发和制造 七、氢能产业研发和制造 八、创新平台扩大技术装备更新改造 九、传统产业数字化转型 十、企业、农民和以农机合作社等农机购置 十一、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 十二、粮食仓储物流设施升级改造和节粮减损 十三、物流设施提质增效和智能化改造 十四、冷链设施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十五、提升战略性矿产资源保障能力 十六、教育领域技术装备更新改造 十七、碳达峰碳中和相关领域设备制造、采购和更新改造(B类) |
投向禁止或严控方向 | 一、窗口指导“应指导未指导”或评定为“高风险”的集成电路、平板显示项目。 二、未通过窗口指导的新能源汽车整车项目(含新建项目、扩能项目)。 三、化石能源制氢等《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严格控制的领域。 四、未列入《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的新增炼油产能,以及新建乙烯、PX、MDI项目。 五、未列入《现代煤化工产业创新发展布局方案》的煤制烯烃项目。 六、煤制甲醇和煤制乙二醇项目。 七、涉及新增钢铁、电解铝、水泥、平板玻璃、船舶、铸造产能的项目(可提供省级产能置换以及项目备案、节能审查、环评等手续的项目除外)。 八、新建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生产项目(落实产能置换政策的项目除外)。 |
项目申报要求 | 符合投向领域及细分领域范围内项目均可申报 |
申报简要流程 | 项目单位自主申报→县级发改部门审核→市级发改部门审核→省级发改部门审核→国家发改委审核 |
事项申报时间 | 另行通知 |
服务咨询电话 | 贵阳市发改委信用处0851-87989168 |
申报平台 | 国家重大建设项目库(http://kpp.ndrc.gov.cn) |
一、学前教育 1.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儿童保育教育费和生活费,标准为500-800元/生.年。 2.农村学前教育儿童营养改善计划。在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实施,向每生每天提供3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600元/生.年。 3.校内资助。从事业费收入中提取3%-5%比例的资金,用于学前教育幼儿资助。
二、义务教育 1.全部免除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2.为所有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 3.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生活费补助。对象为家庭经济困难寄宿生和非寄宿的农村建档立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标准为小学寄宿生1000元/生.年、非寄宿生500元/生.年,初中寄宿生1250元/生.年、非寄宿生625元/生.年。其中,非寄宿生生活费补助政策从2019年秋季学期开始执行。 4.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在全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实施,向每生每天提供4元钱的营养膳食补助,标准为800元/生.年。
三、普通高中 1.免学费。免除公办普通高中建档立卡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含非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学费,标准为省级物价部门批准的学费收费标准。对依法批准的民办普通高中就读的符合免学费政策条件的学生,按照当地同类型公办普通高中免除学费标准给予补助。 2.国家助学金。资助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标准为一档1500元/生.年、二档2000元/生.年、三档2500元/生.年。 3.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向就读普通高中的贵州省户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提供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年;免(补助)教科书费,标准为400元/生.年;免(补助)住宿费,标准为500元/生.年。 4.校内资助。提取学校事业收入的3%-5%用于学生资助。
四、中职学校 1.免学费。对象为所有在我省中职学校就读的全日制在校学生,标准为2000元/生.年。 2.国家助学金。资助在一、二年级就读的涉农专业学生、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集中连片特困县的农村学生(不含县城),标准为2000元/生.年。 3.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向就读中职学校一、二年级的贵州省户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提供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年;免(补助)教科书费,标准为400元/生.年;免(补助)住宿费,标准为500元/生.年。 4.国家奖学金。从2019年开始实施,奖励中职学校(含技工学校)特别优秀的学生,标准为6000元/生.年。
五、普通高校本专科(高职)阶段 1.国家奖学金。奖励全日制本专科(含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特别优秀的学生,标准为8000元/生.年。 2.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励资助全日制本专科(含第二学士学位)在校生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标准为5000元/生.年。 3.国家助学金。资助全日制本专科(含第二学士学位、预科)在校生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标准为一档3800元/生.年、二档3300元/生.年、三档2800元/生.年。 4.贵州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向就读本专科(高职)的贵州省户籍农村建档立卡贫困学生,提供扶贫专项助学金,标准为1000元/生.年;免(补助)学费,标准为本科3830元/生.年、专科(高职)3500元/生.年。 5.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向符合条件的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第二学士学位、高职、预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学生入学前到户籍所在县(市、区、特区)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办理,标准为不超过8000元/生.年,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最高限额的,贷款额度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的总和确定。 6.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高等学校本专科(高职)学生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和学费减免。标准为不超过8000元/生.年。 7.大学生应征入伍一次性奖励。向就读贵州省普通高校全日制本专科(高职)参军入伍的大学生(含在校生)给予一次性奖励,标准为本科3000元/生、专科(高职)2000元/生。 8.省属普通高校毕业生下基层就业或服务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对贵州省省属普通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乡镇单位就业或服务期在3年以上(含3年),符合条件的全日制本专科(高职)学生,可以获得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标准为不超过6000元/生.年。 9.校内资助。每年从学费收入中提取10%的经费作为学校学生资助专项经费,用于学校奖学金、勤工助学、临时生活补助、特殊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学生资助。
六、普通高校研究生阶段 1.国家奖学金。奖励学业成绩特别优秀、科学研究成果显著、社会公益活动表现突出的研究生,标准为博士生30000元/生.年、硕士生20000元/生.年。 2.国家助学金。资助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所有全日制在校研究生(有固定工资收入的除外),标准为博士生13000元/生.年、硕士生6000元/生.年。 3.学业奖学金。奖励纳入全国研究生招生计划的品学兼优在校研究生,标准为博士生10000元/生.年、硕士生8000元/生.年。 4.生源地信用助学贷款。由国家开发银行贵州省分行向符合条件的全日制家庭经济困难研究生发放,学生入学前到户籍所在县(市、区、特区)教育局学生资助中心办理,标准为不超过12000元/生.年。年度学费和住宿费标准总和低于最高限额的,贷款额度按照学费和住宿费标准的总和确定。 5.服兵役高等学校学生国家教育资助。对应征入伍服义务兵役、招收为士官、退役后复学或入学的全日制研究生实行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和学费减免。标准为不超过12000元/生.年。 6.省属普通高校研究生毕业下基层就业或服务学费补偿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政策与本专科相同。
1.计划生育家庭奖励制度:①获得《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的家庭,向独生子女父母一次性奖励费500-1000元,每月发给独生子女保健费10元,直到14周岁。②农村放弃政策内二孩生育家庭一次性奖励6000元。③农村计生“两户”中,为农业户口的夫妻双方或一方,按规定落实长效避孕节育措施、按时参加生殖健康检查,未满60周岁的,每人每年领取不低于300元计划生育节育奖。
2.计划生育家庭保障制度:①农村独生子女家庭和计划生育二女家庭夫妻,年满60周岁后,每人每年领取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金不低于1200元。②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每年给予不低于70元的缴费补贴,计划生育独生子女户或者计划生育二女绝育户,夫妻双方及子女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每年给予不低于70元缴费补贴,夫妻年满60周岁以后,基础养老金月补贴不低于120元。③农村低保家庭成员在其享受基本养老金的基础上,每年按照不低于当地农村低保标准20%的比例增发补助。④免缴新农合个人缴费部分,并减免医疗费用个人承担部分的 50%。⑤城镇独生子女家庭纳入最低生活保障的夫妻,年满60周岁后,每人每年领取不低于1200元的奖励扶助金。⑥夫妻年满60周岁后,优先入住老年公寓和敬老院,并给予每人年均不低于3000元的补贴。⑦在城镇工作一定年限且有稳定收入的,可申请租赁或购买工作地保障性住房并给予优先照顾。
3.计划生育家庭救助制度:①独生子女伤残和死亡家庭夫妻,每人每年特别扶助金不低于2000元。独生子女死亡的,一次性发放抚慰金3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等级3级以上的,一次性发放抚慰金2万元;独生子女伤残等级4级以下的,一次性发放抚慰金1万元。②计划生育节育并发症对象,特别扶助金每人每年领取一级3600元、二级2400元、三级2000元。
4.计划生育家庭优惠制度:①在危房改造上给予优先优惠。②子女学前教育入学优先,适度减免费用,高中教育优先享受国家助学金每年不低于1500元;子女进入普通高校学习的应给予一次性奖励;扶贫开发提供的资金和物资在帮扶标准基础上提高30%;种粮、农机、牲畜繁育、家电下乡等在直接补贴标准上提高不低于30%;饮水安全工程免入户材料费和安装费;划拨宅基地、征地拆迁补偿、分配集体资产和福利时增加一人份额优惠。③对夫妻及子女均为农业户口,计生独女户和二女户中的女孩考试,在参加全国普通高考报考省内院校时给予加10分的照顾,参加全省中考时给予加10分的照顾。
以上享受政策有一定限定条件,具体情况需咨询人口计生部门。
1.医疗救助对象: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城乡低保对象、家庭经济困难大学生、在乡重点优抚对象、艾滋病人、艾滋病机会感染者、重度精神病人、城乡低收入家庭中的老年人、重度残疾人、重病患者、县级政府规定的其他困难家庭人员。
2.医疗救助内容:①资助农村五保对象、城市“三无”人员、六十年代精减退职老职工、城乡低保对象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②对救助对象在定点医疗机构就医,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的医疗费用,经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或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报销后,其个人自付部分再分类按比例予以住院医疗救助。③医疗救助对象住院医疗发生的符合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诊疗项目目录和医疗服务设施目录的医疗费用,先由城镇基本医疗保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报销后,其个人自付部分再分类按比例予以住院医疗救助。
1.临时救助对象:(1)主要指因水灾、交通事故等意外事件,家庭成员突发重大疾病等原因,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家庭,或者因为生活必需支出突然超过家庭承受能力,导致基本生活暂时出现严重困难的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以及遭遇其他特殊困难的家庭。 (2)遇到其他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导致基本生活陷入困境的个人。
2.申请审批程序:以家庭或个人为单位,由户主向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提出,乡镇(街道)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受委托的村(居)委员会受理并如实登记。数额较小的由乡镇(街道)审批,数额较大的由县级民政部门审批。
1.2014年起全省统一省级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补偿政策。省级I类医疗机构(指省级二级(含二级)以下医院)起付线为800元,800元<医疗费用≤8000元部分,补偿比例为55%;医疗费用>8000元部分,补偿比例为65%。省级II医疗机构(指省级三级医院)起付线为1000元,1000元<医疗费用<8000元部分,补偿比例为55%;医疗费用≥8000元部分,补偿比例为65%。
2.2014年起,农村儿童两病(先天性心脏病、急性白血病)、妇女两癌(乳腺癌、宫颈癌)、终末期肾病、重型精神病、耐多药肺结核、艾滋病机会感染、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血友病A、地中海贫血、唇腭裂、肺癌、食道癌、胃癌、结肠癌、直肠癌、急性心肌梗塞、脑梗死、I型糖尿病、甲亢、老年性白内障、儿童先天性尿道下裂、儿童苯丙酮尿症等24种重大疾病新农合提高报销比例达80% (终末期肾病血透为90%)。
一、天然林保护工程惠民政策
1.森林资源管护:中央财政对天保工程区内的国有林和集体所有的地方公益林给予森林管护补助,国有林每亩每年补助10元(2017年起),集体所有的地方公益林每亩每年补助3元。国有林的管护由行使国有林管理职能的单位落实护林人员进行管护,集体所有的地方公益林的管护由县林业局统一落实护林人员进行管护,管护人员报酬根据管护面积和难易程度由各县确定。
2.公益林建设:中央财政对天保工程公益林建设实行补助政策,2016年起,人工造林每亩补助500元,封山育林每亩补助100元,按年度计划安排到县级实施单位,由各单位组织实施。
3.国有中幼林抚育:中央财政对天保工程区国有中幼林森林抚育实行补助政策,每亩补助120元,按年度计划安排到县级实施单位。由行使国有林管理职能的单位组织实施。
4.国有林业单位职工社会保障:中央财政对天保工程区国有森工企业和国有林场等实施单位2008年底在册的国有职工(不含2000年以后新进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和生育等五项社会保险给予补助,补助标准以我省2008年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的80%计算,按30%的比例进行补助,其中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分别为20%、6%、2%、1%、1%。按人数分配到县级实施单位。
5.珠江流域国有天然商品林给予森林管护补助,2016年每亩每年8元,2017年每亩每年10元;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天然商品林给予停伐补助,每亩每年15元。
二、退耕还林补助标准
(一)上一轮退耕还林
1.原政策补助年限及标准:退耕还林后,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补助标准为每年239元/亩(毕节市242元/亩)。
2.完善政策补助年限及标准:现行退耕还林粮食和生活费补助期满后,中央财政安排资金继续对退耕还林农户给予适当现金补助,补助周期为还生态林补助8年、还经济林补助5年、还草补助2年,补助标准为每年134元/亩(毕节137元/亩)。
(二)新一轮退耕还林补助政策:退耕还林种苗费补助每亩400元;现金补助每亩1200元,其中:第一年补助500元,第三年补助300元,第五年补助400元。
三、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标准
1.中央财政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集体和个人所有的国家级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15元,其中0.25元用于公共管护支出。
2.地方公益林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地方公益林补偿标准为每年每亩8元,按省、市(州)、县(市、区)4:3:3比例分级安排资金,全额兑现给林权所有者或经营管理者。
四、生态护林员补助标准
每人每年1万元,用于对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的劳务补贴(每月800元)和管护绩效补贴(每年400元)。
1.低保对象:持有本省农业户口的农村居民,凡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年人均收入低于当地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的,均可享受农村低保。
2.评定方式:由户主本人或委托乡(镇)、村组织人员向乡(镇)或街道提出书面申请,乡(镇)或街道对申请人家庭收入、财产状况等进行调查核实,根据调查核实情况召开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进行民主评议,评议结果张榜公示无异议后报县级民政部门审查批准。
3.低保待遇:低保金按照共同生活家庭成员人均收入与当地低保标准的差额确定。
对整车合法装载运输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车辆通行费。
1.申请对象:公民为保障自己合法权益有事实证明需要法律帮助,但因经济困难无力支付法律服务费用的,可以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经济困难的标准按照当地人民政府公布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农村五保供养标准执行。
2.援助范围:包括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请求发放抚恤金、救济金的;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因合法劳动权益受到损害的;因遭受家庭暴力、虐待、遗弃等行为受到损害的;因征地、拆迁使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因假劣种子、农药、化肥以及环境污染使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其它需要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等。
3.援助流程:咨询及申请法律援助—填写法律援助申请表—递交身份证明、申请表等材料—法律援助机构15至25日内审查决定是否给予援助—对援助机构不予援助的,可向同级司法行政部门申请重新审议。
年满16周岁(不含在校学生)、非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以及不属于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覆盖范围的城乡居民,可在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可以从100元、200元、300元、400元、500元、600元、700元、800元、900元、1000元、1200元、1500元、2000元等13个档次中选择一个档次缴费,每年一次。按年及时缴费的,政府给予缴费补贴补贴标准为:缴费100元至400元的,补贴30元;缴费500元至900元的,补贴60元;缴费1000元至2000元的,补贴90元。符合政策规定条件领取待遇的参保人,可以按月领取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养老金。养老金=基础养老金+个人账户养老金。其中,基础养老金93元,部分市县有所增加;个人账户养老金为个人账户全部储存额除以139(个人帐户养老金计发系数)。
1.改造对象:全省2008年和2013年农村危房摸底统计在册的各类一、二、三级危房。
2.补助标准:五保户一、二、三级危房,户均补助分别为2.23 万元、0.85万元、0.7万元;低保户一、二、三级危房,户均补 助分别为2.23万元、0.7万元、0.65万元;困难户一、二、三级危房, 户均补助分别为1.23万元、0.7万元、0.65万元;一般户一、二、三 级危房,户均补助分别为0.83万元、0.7万元、0.65万元。
1.保障对象:城镇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常住人口。包 括新就业的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和在城市有稳定收入并居住一定年限 的外来务工人员等。进城农村独生子女户、进城农村二女绝育户、老 年人、优抚对象、鳏寡孤独、残疾人、原国民党退伍人员、见义勇为 等符合条件的家庭优先纳入保障。
2.保障方式:实物配租(售)、租赁补贴。
3.保障标准:实物配租的单套建筑面积控制在60平方米以下,租 赁补贴根据属地政府公布的标准发放。
4.申请方式: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由申请人到工作所在市(州)、 县(市、区、特区)、乡(镇、街道、社区)或在住房保障部门进行申 请。
一、农业支持保护
1.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
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资金主要用于支持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对象原则上为拥有耕地承包权的种地农民,覆盖2.2亿农户。补贴依据可以是二轮承包耕地面积、计税耕地面积、确权耕地面积或粮食种植面积等,具体依据哪一种类型面积或哪几种类型面积,由省级人民政府结合本地实际自定;补贴标准由地方根据补贴资金总量和确定的补贴依据综合测算确定。已作为畜牧养殖场使用的耕地、林地、草地、成片粮田转为设施农业用地、非农业征(占)用耕地等已改变用途的耕地,以及长年抛荒地、占补平衡中“补”的面积和质量达不到耕种条件的耕地等不再给予补贴。鼓励农民采取秸秆还田、深松整地、减少化肥农药用量、施用有机肥等措施。补贴资金通过“一卡(折)通”等形式直接兑现到户。
2.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政策
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对实际种粮农民发放一次性补贴。补贴旨在适当弥补农资价格上涨增加的种粮成本支出,保障种粮农民合理收益,保护农民种粮积极性,释放支持粮食生产积极政策信号,稳定市场价格预期。一次性补贴对象为实际种粮农民,具体包括利用自有承包地种粮的农民,以及流转土地种粮的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3.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政策
建设高标准农田是巩固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2019年以来,国家统筹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各地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积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明确,到2022年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到2030年建成12亿亩高标准农田。2018年机构改革后,通过中央财政转移支付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两个渠道共同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目前项目实施区域为全国范围内符合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立项条件的耕地,优先在“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安排干部群众积极性高、地方投入能力强的地区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积极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高标准农田。项目管理按照《农田建设项目管理办法》执行,要求统一规划布局、建设标准、组织实施、验收考核、上图入库。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农田水利、机耕道路、农田输配电设备、防护林网等。
4.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
2004年起,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截至2021年底,中央财政累计投入2582亿元,扶持近4000万农民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购置农机具近5000万台(套),大幅提升了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有力推动了我国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的快速发展。2018年12月,《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发布,明确要稳定实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最大限度发挥政策效益。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实施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优化补贴兑付方式,完善农机性能评价机制,推进补贴机具有进有出、优机优补,重点支持粮食烘干、履带式作业、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油菜籽收获等农机,推广大型复合智能农机。
2022年,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政策在全国所有农牧业县(场)范围内实行,补贴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实施方式为自主购机、定额补贴、先购后补、县级结算、直补到卡(户)。补贴额依据同档产品上年市场销售均价测算,一般机具测算比例不超过30%。补贴范围确定上,优先保障粮食和生猪等重要农产品生产、丘陵山区特色农业生产以及支持农业绿色发展和数字化发展所需机具的补贴需要。补贴受益信息和资金使用进度实时公开,可登录各省(区、市)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信息公开专栏查询。各地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申请办理服务系统和补贴申请手机APP常年开放,农民购机后可按规定随时申请补贴,也可去县级农业农村部门现场录入。补贴申请受理和资金兑付实行限时办理,整个周期最长不超过45个工作日。
5.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
2022年,继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农机报废更新补贴政策,坚持“农民自愿、政策支持、方便高效、安全环保”的原则,加快耗能高、污染重、安全性能低的老旧农机淘汰,促进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补贴对象为从事农业生产的个人和经营组织。享受报废补贴的机具为达到报废条件的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机械,包括依法纳入牌证管理的拖拉机、联合收割机以及水稻插秧机、机动植保机械、铡草机、机动脱粒机、饲料粉碎机等。拖拉机的报废补贴标准根据马力段的不同从1000元到12000元不等,联合收割机的报废补贴标准根据喂入量(或收割行数)的不同从3000元到20000元不等。其他机械的报废补贴范围由各地结合实际确定,补贴标准按不超过同类机械购机补贴额的30%确定,单台农机报废补贴额原则上不超过2万元。
6.农机安全监理免费政策
2022年,国家继续实行农机安全监理免费政策,免征拖拉机号牌费(含号牌架、固定封装置费用)、拖拉机行驶证费、拖拉机登记证费、拖拉机驾驶证费、拖拉机安全技术检验费等5项农机安全监理机构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同时,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争取财政预算,将农机驾驶证考试费、培训费、保险费纳入免征或财政补贴范围,鼓励免费为上道路行驶的农机具粘贴反光贴或悬挂反光警示旗。免费监理所需经费由财政部门安排。
7.耕地深松补助政策
2022年,国家实行耕地深松补助政策,以提高土壤蓄水保墒能力为目标,支持在适宜地区开展农机深松(深耕)整地作业,促进耕地质量改善和农业可持续发展。深松(深耕)作业深度一般要求达到或超过25厘米,每亩作业补助原则上不超过30元,具体深松(深耕)技术模式、补助标准和作业周期由各地因地制宜确定。
8.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支持政策
根据国务院统一部署,2014年,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活动,国务院食品安全委员会此后连续三年召开现场会推进相关工作。创建活动围绕“菜篮子”产品主产县,突出落实属地责任、加强全程监管、强化能力提升、推进社会共治。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创造性,探索建立行之有效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制度机制,引导带动各地全面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能力和水平。2021年,农业农村部确定第三批119个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市)创建单位名单。2022年,继续深化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探索利用线上答辩方式验收第三批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并遴选确定第四批100个创建单位。组织开展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与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农产品质量安全结对帮扶活动、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指导交流活动等,充分发挥农产品质量安全县示范带动作用。
9.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
产粮(油)大县奖励政策的目标是调动地方政府抓好粮食、油料生产的积极性,缓解产粮(油)大县财政困难,促进粮食、油料产业发展,保障国家粮油安全。常规产粮大县入围条件为:近五年平均粮食产量大于4亿斤,且商品量大于1000万斤;或者在主产区产量或商品量列前15位,非主产区列前5位的县级行政单位。在此基础上,近五年平均粮食产量或者商品量分别位于全国前100名的县为超级产粮大县,在获得常规产粮大县奖励的基础上,再获得超级产粮大县奖励。常规产粮大县奖励资金作为一般性转移支付,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使用,超级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用于扶持粮食生产和产业发展。产油大县奖励入围条件由省级人民政府按照“突出重点品种、奖励重点县(市)”的原则确定,入围县享受的奖励资金不低于100万元,全部用于扶持油料生产和产业发展,特别是用于支持油料收购、加工等方面支出。
10.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政策
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政策的主要目标是,调动地方政府发展生猪(牛羊)养殖积极性,促进生猪(牛羊)生产、流通,引导产销有效衔接,保障市场供应。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包括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和省级统筹奖励资金三个部分。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按因素法分配到县,分配因素包括过去三年年均生猪(牛羊)调出量、出栏量和存栏量,因素权重分别为50%、25%、25%,奖励资金对生猪调出大县前500名、牛羊调出大县前100名给予支持。生猪(牛羊)调出大县奖励资金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支持本县生猪(牛羊)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支持范围包括:生猪(牛羊)生产环节的圈舍改造、良种引进、污粪处理、防疫、保险、牛羊饲草料基地建设,以及流通加工环节的冷链物流、仓储、加工设施设备等方面支出。省级统筹奖励资金按因素法切块到省(区、市),分配因素包括各省(区、市)生猪(牛羊)生产量、消费量等。统筹奖励资金由省级人民政府统筹安排用于支持本省(区、市)生猪(牛羊)生产流通和产业发展。
11.稳生猪增牛羊政策
稳定生猪生产政策。贷款方面,加快推广土地经营权、养殖圈舍、大型养殖机械和生猪活体抵押贷款;对符合授信条件但暂时经营困难的生猪养殖场(户)和屠宰加工企业,不得随意限贷、抽贷、断贷。保险方面,保险保额继续执行能繁母猪1500元、育肥猪800元标准,根据生产成本变动对保额进行动态调整,实现养殖场(户)愿保尽保;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开展并扩大生猪收入保险,开展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试点。环保方面,加强对畜禽养殖禁养区的动态监测,各地不得超越法律法规规定随意扩大禁养区范围,不得以行政手段对养殖场(户)实施强行清退。继续对年出栏5000头以下的生猪养殖项目实行环评备案管理、对年出栏5000头及以上和涉及环境敏感区的生猪养殖项目按规定实行环评审批。补贴方面,继续在生猪养殖大县实施生猪良种补贴,对使用生猪良种精液的养殖场户给予适当补助。
增加牛羊生产政策。开展肉牛肉羊增量提质行动。在北方11个省份,选择基础母牛存栏量较大的县,采用“先增后补、见犊补母”的方式,对饲养基础母牛、选用优秀种公牛冻精配种并扩大养殖规模的养殖场(户)给予适当补助。在南方8个省份选择肉牛肉羊产业发展基础较好的县域,采取“先建后补”的方式,对开展饲草种植和肉牛肉羊养殖的规模养殖场、家庭牧场或专业合作社等符合项目条件的经营主体给予补助。实施牧区良种补贴项目。在内蒙古等8个主要草原牧区省份,对项目区内使用良种精液开展人工授精的肉牛养殖场(户),以及存栏能繁母羊30只以上、牦牛能繁母牛25头以上购买使用优良种公畜的养殖户进行适当补助,支持牧区畜牧良种推广。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在内蒙古、四川、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7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选择试点项目县开展草原畜牧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主要开展高产稳产优质饲草基地、现代化草原生态牧场或标准化规模养殖场、优良种畜和饲草种子扩繁基地、防灾减灾饲草贮运体系建设,促进草原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根本性改变。
12.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
2022年,国家继续在粮食主产区实行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政策,保护广大农民利益,防止“谷贱伤农”。2022年生产的小麦(三等)最低收购价格为每斤1.15元,比2021年提高2分钱。2022年生产的早籼稻、中晚籼稻和粳稻最低收购价分别为每斤1.24元、1.29元、1.31元,早籼稻比上年提高2分钱,中晚籼稻、粳稻均比上年提高1分钱。国家继续对有关稻谷主产省份给予适当补贴支持。
13.东北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
2016年,国家取消东北三省一区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市场化收购加生产者补贴政策,中央财政将补贴资金拨付到省区,由地方政府统筹将补贴资金兑付到玉米实际种植者。2017年国家将东北三省一区大豆目标价格政策调整为生产者补贴政策,统筹实施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2022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一区实施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保障农民种粮基本收益。
14.新疆棉花目标价格补贴政策
从2014年开始,国家在新疆实行为期3年的棉花目标价格补贴试点,每年的目标价格水平按照“成本+基本收益”的方法调整确定。自2017年起,在新疆深化棉花目标价格改革,目标价格三年一定,2017-2019年价格水平为每吨18600元。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印发《关于完善棉花目标价格政策的通知》,保持政策框架总体稳定,保持支持力度总体不减,保障棉农收益稳定,实现政策常态化、长效化。从2020年起,新疆棉花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18600元,同步建立定期评估机制,每三年评估一次,根据评估结果视情况调整目标价格水平。
15.动物防疫补助政策
2022年,继续实施动物防疫补助政策。一是强制免疫补助政策。国家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包虫病等动物疫病实施强制免疫。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动物疫病强制免疫指导意见(2022-2025年)》,指导地方制定本辖区强制免疫计划,组织实施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包虫病强制免疫工作。中央财政强制免疫补助可用于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疫苗(驱虫药物)采购、储存、注射(投喂)及免疫效果监测评价、疫病监测和净化、人员防护等相关防控工作,以及对实施和购买动物防疫服务等予以补助。中央财政强制免疫补助经费切块下达各省级财政部门,各省(区、市)应根据疫苗实际招标价格、需求数量、政府购买服务数量及动物防疫工作等需求,结合中央财政安排的补助资金,据实安排省级财政补助资金。鼓励支持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实行强制免疫“先打后补”。开展“先打后补”的养殖场(户)可自行选择购买国家批准的强免疫苗,地方财政部门根据兽医部门提供的养殖场(户)实际免疫数量和免疫效果,对按照规定进行免疫的养殖场(户)安排补助经费。自主采购疫苗的养殖者应当做到采购有记录、免疫可核查、效果可评价,具体条件及管理办法由各省(区、市)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对目前暂不符合条件的养殖场(户),各地继续实施疫苗集中招标采购。
二是动物疫病强制扑杀补助政策。国家在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过程中,对被强制扑杀动物的所有者给予一定补助,补助经费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比例承担,半年结算一次。目前,纳入中央财政补助范围的强制扑杀疫病种类包括非洲猪瘟、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小反刍兽疫、布病、结核病、包虫病、马鼻疽和马传贫。补助标准为禽15元/羽,猪800元/头(因非洲猪瘟扑杀生猪补助标准为1200元/头),奶牛6000元/头,肉牛3000元/头,羊500元/只,马12000元/匹,其他畜禽补助测算标准参照执行。各省(区、市)可根据畜禽大小、品种等因素细化补助测算标准。
三是养殖环节无害化处理补助政策。中央财政综合生猪养殖量、病死猪无害化处理量和专业无害化处理场集中处理量等因素,测算各省(区、市)无害化处理补助经费,包干下达各省级财政部门,主要用于养殖环节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支出。各省(区、市)细化确定补助标准,按照“谁处理、补给谁”的原则,对收集、转运、无害化处理等各环节的实施者予以补助。此外,2016年起,中央财政用于屠宰环节病害猪无害化处理的相关资金已并入中央对地方一般转移支付,屠宰环节病害猪损失和无害化处理费用由地方财政予以补贴,补贴标准由地方畜牧兽医部门会商财政部门确定。
16.农业保险支持政策
目前,中央财政提供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的品种主要包括种植业、养殖业、森林和涉藏特定品种等4大类,覆盖稻谷、小麦、玉米、棉花、马铃薯、油料作物、糖料作物、天然橡胶、三大主粮作物制种、能繁母猪、育肥猪、奶牛、公益林、商品林、青稞、牦牛、藏系羊等品种。地方财政支持开展的特色农产品保险品种超过260个。
2021年,财政部修订印发《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管理办法》,对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作出新的规定:在省级财政至少补贴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部地区种植业分别补贴45%和35%;中央财政对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养殖业分别补贴50%和40%;中央财政对公益林和商品林分别补贴50%和30%;中央财政对涉藏特定品种补贴40%。
在上述补贴政策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产粮大县水稻、玉米、小麦等三大粮食作物保险进一步加大支持力度。一是产粮大县三大粮食作物农业保险保费补贴政策。在省级财政补贴不低于25%的基础上,中央财政对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补贴45%,对东部地区补贴35%。二是开展大灾保险政策试点。2017年,在13个粮食主产省的200个产粮大县三大主粮基本保障金额覆盖直接物化成本的基础上,开发面向适度规模经营农户的专属大灾保险产品,保障水平覆盖“直接物化成本+地租”。2019年,进一步将农业大灾保险试点实施区域扩大到13个粮食主产省的500个产粮大县。三是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政策。2021年,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印发《关于扩大三大主粮作物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实施范围的通知》,要求在前期6个省24个产粮大县试点基础上,逐步将实施范围扩展至覆盖13个粮食主产省份的所有产粮大县。2021年,已覆盖粮食主产省份大约60%的产粮大县。2022年,将实现主产省产粮大县全覆盖。同时,协调启动糖料蔗、大豆完全成本保险和种植收入保险试点,落实好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保险。四是2018年财政部会同农业农村部、银保监会联合下发通知,明确对农户、种子生产合作社和种子企业等开展的符合规定的水稻、玉米、小麦制种,投保农业保险应缴纳的保费纳入中央财政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目录。五是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政策。2019年,中央财政出台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试点政策,在内蒙古、海南、甘肃等10个省(区)开展试点。2020年,中央财政出台了扩大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以奖代补试点政策范围,从10个省(区)扩大至20个省(区),每个试点省份的试点保险标的或保险产品由不超过两种增加至三种。2021年,中央财政加大了对地方优势特色农产品保险奖补资金支持力度。
17.财政支持建立完善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政策
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主要由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有限责任公司、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和市、县(市、区,以下简称市县)农业信贷担保机构组成。在上下关系上,省级和市县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可直接开展担保业务,国家农业信贷担保联盟主要为省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提供再担保等服务。在运作方式上,全国各级农业信贷担保机构实行市场化运作,财政资金主要通过资本金注入、担保费补助、业务奖补等形式予以支持。在业务范围上,农业信贷担保体系必须专注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专注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得开展任何非农担保业务。同时,对省级农担公司政策性业务实行“双控”标准:要求服务范围限定为农业生产及其直接相关的产业融合发展项目,服务对象聚焦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单户在保余额控制在10万~300万元之间(生猪养殖不超过1000万元),符合“双控”标准的政策性业务在保余额不得低于总担保余额的70%。2020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四部门联合制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全国农业信贷担保工作的通知》,指导开展“双控”业务规模确认,降低担保费率至0.8%以下,脱贫地区为0.5%以下。修订下发农业担保绩效评价评分指引,将评价结果与“一奖一补”政策挂钩。目前,除西藏、上海和深圳外,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个计划单列市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已完成组建,并通过分公司、办事处等向基层延伸服务,加快推动担保业务开展。2022年,按照中央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农业信贷担保放大倍数的量化考核,充分发挥好全国农业担保体系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融资发展的支撑作用。
18.推进现代种业发展支持政策
2022年,国家把种业作为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点任务和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主攻方向,围绕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保数量、保多样、保质量的需要,遵循种业创新发展规律,破卡点、补短板、强优势,打好种业翻身仗要迈出坚实步伐。一是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深入推进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加快推进新收集资源的鉴定评价和整理入库等工作。启动实施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加快完成全国畜禽遗传资源面上调查以及青藏高原区域5省(区)及新疆部分地州县重点调查。完成国家级地方猪品种遗传材料采集,支持畜禽遗传资源活体和遗传材料保种工作,扶持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种场(区、库)开展猪、牛、羊、家禽、蜜蜂等地方品种保护利用,带动地方特别是贫困地区发展特色畜牧业。二是扎实推进国家种业基地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建设,推动配套服务区和高标准农田等政策项目落实,统筹谋划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做好后续项目储备。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按照《“十四五”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建设规划》要求,布局建设一批资源保护场(区)、育种创新基地、品种测试中心、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加大制种大县奖励,优化种业基地布局,推动优势基地和优势企业结合共建,提升制种基地建设水平。三是加快绿色优质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深入开展国家水稻、小麦、玉米、大豆等四大作物和油菜、马铃薯等11种特色作物育种联合攻关,挖掘节水、节肥、抗逆等绿色性状种质和基因资源,加快培育推广肥水高效利用、适宜机械化轻简化栽培的绿色优质品种。构建展示网络,促进良种良法配套、农艺农机融合、线上线下联动,加快新一轮农作物品种更新换代。继续遴选国家畜禽核心育种场(基地、站),实施畜禽核心场测定项目,加快基因组选择等育种新技术推广应用,持续推进生猪、奶牛等6种畜禽育种联合攻关,系统开展引进品种的本土化选育,大力培育畜禽新品种,提升畜禽种业发展质量效益和竞争力。四是加大优势企业扶持力度。积极推动种业制种保险、信贷、税收支持等政策落实,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基金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引导企业做大做强、做专做精。深化种业“放管服”改革,优化办事流程,提供高效便捷服务。支持企业搭建科研平台和创新联合体,牵头承担科研攻关任务,建立健全商业化育种体系。五是推进种业服务信息化。完善种业大数据平台,优化公共服务渠道,实现简单问题大数据答、复杂问题专家答,为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更便捷的信息服务;通过扫描标签二维码,可对当前市场流通品种、生产经营者或门店相关信息进行多角度查询,实现种子质量全程可追溯,让农民购种用种更加放心。六是做好救灾备荒种子储备管理和调用。安排储备国家救灾备荒种子,推动省级落实救灾备荒种子储备。根据救灾和生产需要,及时组织调拨发放救灾备荒种子,确保补种、改种和平抑市场需求。
19.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政策
2019年,农业农村部联合财政部启动实施地理标志农产品保护工程。为壮大乡村特色产业、扩大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粮油、果茶、蔬菜、中药材(食药同源)、畜牧、水产六大品类,选择一批地域特色鲜明、具有发展潜力、市场认可度高的地理标志农产品,重点围绕特色资源发掘、特色产业发展和农耕文化发扬三个方面开展建设。2021年,支持245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发展,延伸产业链、完善供应链、提升价值链。2022年,继续支持200个地理标志农产品培育保护,助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二、资源环境保护
20.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政策
按照中办、国办《关于创新体制机制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的意见》要求,为推进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先试,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八部门,先后评估认定了79个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各先行区立足当地资源禀赋、区域特点和突出问题,积极创新农业绿色发展体制机制,总结凝练一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示范引领全国农业绿色发展。目前,先行区已成为推动农业绿色发展的综合性试验平台。2022年,继续组织开展第三批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创建工作,指导先行区全域开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试点示范,持续推进农业资源保护、面源污染治理、农业生态修复、绿色低碳产业链打造、绿色技术创新等重点任务。适时组织科研单位开展先行区建设成效第三方评价,探索建立优进劣出的动态调整机制。组织先行区系统总结技术应用、体制机制创新等成果,遴选推介一批不同生态类型和不同作物品种的典型案例,集成创新一批绿色生产技术模式,推动制修订一批农业绿色生产标准。
21.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政策
绿色高质高效行动既是综合技术的集成,也是管理方式的创新转变。通过示范推广高产高效、资源节约、生态环保技术模式,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增加优质绿色农产品供给,引领农业生产方式转变,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开展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要求,以绿色发展为导向,以稳产高产、优化供给、提质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聚焦主产区和优势作物,选择一批生产基础好、产业带动能力强的县,选择水稻、小麦、玉米、大豆、薯类、油菜、花生、小宗粮油等品种,以及棉花、甘蔗、水果、蔬菜、茶叶等经济作物,集成技术、挖掘潜力,提高品质、示范带动,推进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引领生产方式转变,持续提升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
22.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支持政策
2018年,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方案》,明确提出农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等重点任务。2019-2020年,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地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一是实施农村厕所革命整村推进财政奖补政策。从2019年起,用5年左右时间,以奖补方式支持和引导各地推动有条件的农村普及卫生厕所,实现厕所粪污基本得到处理和资源化利用。二是实施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整县推进项目。2020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安排资金支持中西部省份(含东北地区、河北省、海南省)以县为单位,开展农村人居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三是对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效明显的县(市、区),每个县给予2000万元激励支持。2021年,中办、国办印发《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2021-2025年)》,进一步提出扎实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加快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全面提升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水平、推动村容村貌整体提升等重点任务,并继续安排资金支持中西部省份(含东北地区、河北省、海南省,以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
23.轮作休耕政策
2016年,国家启动实施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此后,试点规模不断扩大,区域不断拓展,成效逐步显现,初步探索了有效的组织方式、技术模式和政策框架。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开展轮作休耕工作,每亩补助150元,主要在东北地区、黄淮海地区、长江流域、北方农牧交错区和西北地区开展粮、棉、油等轮作模式,以及开发冬闲田扩种冬油菜;支持在西北、黄淮海、西南和长江中下游等适宜地区开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休耕每亩补助500元,主要在河北、新疆地下水超采区。
24.长江经济带和黄河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支持政策
为加强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2019-2020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实施了长江经济带农业面源污染治理项目,支持安徽、江西、湖北、湖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8个省份,以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为重点,兼顾农田面源污染治理、水产养殖污染治理和秸秆农膜资源化利用,推进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打造典型示范样板。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重点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建设规划》,明确将支持范围扩大到黄河流域,以流域内水环境敏感区为主要实施区域,菜单式遴选畜禽养殖污染治理、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秸秆综合利用、农膜回收利用等技术,集成配套治理工程,整县推进、示范带动,促进重点流域全要素全链条综合防治。
25.长江“十年禁渔”政策
长江“十年禁渔”是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大决策,是践行“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战略的生动实践。2020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332个水生生物保护区实现全面禁捕。自2021年1月1日起,长江流域“一江两湖七河一口”(长江干流,鄱阳湖、洞庭湖两大通江湖泊,大渡河、岷江、沱江、赤水河、嘉陵江、乌江、汉江等重要支流以及长江口禁捕管理区)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中央财政拨付补助资金支持地方统筹用于长江禁捕退捕渔民捕捞许可证权、渔船、渔具回收补偿,过渡期生活补助,住房保障,就业保障,养老保险保障等方面支出。农业农村部会同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已制定出台9项安置保障措施,指导各地做实做细退捕渔民养老保险、技能培训、就业帮扶、公益岗位安置等工作。同时,加强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推动建立人防与技防并重、专管与群管结合的保护管理新格局,强化日常执法监管,严厉打击“电毒炸”“绝户网”“三无船”,依法惩治长江流域非法捕捞等危害水生生物资源的各类违法犯罪,完善长江流域禁捕执法长效管理机制,切实巩固和维护长江流域禁捕管理秩序。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长江生物多样性保护实施方案(2021-2025年)》。《方案》明确,聚焦长江流域“一江一口两湖七河”禁捕退捕重点地区,重点支持珍稀濒危物种资源保护、关键栖息地保护及修复、渔政执法能力建设、水生生物资源及栖息地建设、水生生物保护技术能力提升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
26.退化耕地治理试点政策
2020年,国家启动退化耕地治理试点,实施面积280万亩,在全国13个省(区、市)耕地酸化问题突出的县(市、区)开展酸化耕地综合防治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在全国8个省(区、市)耕地盐碱问题突出的县(市、区)开展轻、中度盐碱耕地综合防治技术模式试验示范。同时,组织开展耕地质量等级调查评价工作。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支持开展退化耕地治理试点工作,坚持问题导向,因地制宜构建完善退化耕地综合防治技术模式体系,通过加强集中连片示范区建设,促进综合防治技术模式推广应用;进一步加强补充耕地质量评价试点工作。
27.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政策
2015-2020年,中央支持在41个县(市、区、旗)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项目,实施面积3150万亩次。重点推广第三积温带以北质地黏重黑土“玉米—大豆—大豆”(每三年一周期)轮作培肥、西部干旱半干旱丘陵漫岗区薄层黑土“玉米—大豆”轮作培肥、平原区“玉米连作”黑土保护培肥、稻田黑土培肥等4大类17种黑土地保护利用综合治理技术模式。因地制宜开展肥沃耕层培育、耕地土壤侵蚀治理。2021年,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部门联合印发《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国家发改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工作的通知》,启动实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明确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重点,围绕黑土耕地侵蚀、盐碱内涝等突出问题,统筹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相关政策,利用工程、农艺、生物等措施开展综合治理,培育肥沃耕层。
28.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作业补助政策
保护性耕作是以农作物秸秆覆盖还田、免(少)耕播种为主要内容的现代耕作技术,能够有效减轻土壤风蚀水蚀、增加土壤肥力和保墒抗旱能力、提高农业生态和经济效益。2020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制定印发了《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2020-2025年)》,组织在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通辽市、兴安盟、呼伦贝尔市的适宜区域,推广应用保护性耕作,以玉米生产保护性耕作为重点,促进黑土地保护和农业可持续发展。2022年东北4省(区)计划实施保护性耕作8000万亩,地方可结合实际对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开展秸秆覆盖免(少)耕播种作业给予补助,所需资金从中央财政下达各省(区)的农业有关专项资金中安排。补助标准由各地综合考虑本辖区工作基础、技术模式、成本费用等因素确定,鼓励采取政府购买服务、“先作业后补助、先公示后兑现”的方式实施,鼓励“优质多补”,提高补贴实施效率和作业质量。
29.种养结合循环农业试点政策
2022年,继续在畜牧大省、粮食和蔬菜主产区、生态保护重点区域,整县开展粪肥就地消纳、就近还田补奖试点。以粪肥就地就近还田利用为重点,扶持一批企业、专业化服务组织等市场主体提供粪肥收集、处理、施用服务,以县为单位构建1~2种粪肥还田组织运行模式,带动县域内粪污基本还田,推动化肥减量化。鼓励创新机制、培育主体、壮大市场、连接种养两端,畅通种养循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30.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政策
为推动系统解决传统地膜回收难,替代成本高的问题,有效治理农田“白色污染”,2022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联合印发《关于开展地膜科学使用回收试点工作的通知》,启动实施地膜科学使用回收工作,聚焦重点区域、重点作物、关键环节,分类指导、精准施策,完善激励约束机制,从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替代两个方向协同发力、有序推进,加快构建废旧地膜污染治理长效机制,有效提高地膜科学使用回收水平,促进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与乡村生态振兴。2022年,在河北、内蒙古等9省(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北大荒农垦集团,支持引导农户、种植大户、合作社及生产回收企业等实施主体,科学推进加厚高强度地膜使用,有序推广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广地膜高效科学覆盖技术,提高地膜使用效率,降低使用强度。培育专业化服务组织,逐步构建多元化回收机制,健全废旧地膜回收网络体系,提升地膜资源化再利用能力。严格补贴地膜准入条件,禁止使用不达标地膜。
31.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
“十四五”期间,国家继续在13个牧区省份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在内蒙古、四川、云南、西藏、甘肃、青海、宁夏、新疆8个省(区)落实禁牧和草畜平衡制度,资金按要求直补到户。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和北大荒农垦集团可实施“一揽子”政策,资金用于推动草食畜牧业生产转型,提高现代化发展水平。
32.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政策
“十三五”期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支持723个项目县整县推进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升基础设施条件,探索有效治理机制,实现了585个畜牧大县全覆盖,同时,支持“非畜牧”大县养殖场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设施建设。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十四五”全国畜禽粪肥利用种养结合建设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支持250个以上项目县整县推进改造提升粪污处理设施,并提出了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主推技术模式。2022年,中央预算内投资将继续实施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整县推进项目,支持96个符合条件的县开展建设。
三、产业发展
33.农业产业强镇建设支持政策
2018-2021年,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支持1109个镇(乡)聚焦主导产业,建设标准原料基地、集约加工转化、紧密利益联结于一体的农业产业强镇,发展壮大镇域经济。2022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将支持新创建200个农业产业强镇。在主导产业上,支持建设乡镇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聚焦1个优势明显的农业主导产业。在建设任务上,支持主导产业关键领域、薄弱环节发展,提升种养基地、加工物流等设施装备水平,培育主导产业经营主体,促进主导产业转型升级、由大变强。在资金支持上,采取批准建设时补助300万元、通过认定再奖补700万元的方式,调动地方主动作为、加大投入的积极性,提升建设效果。
34.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支持政策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和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2017年以来,中央一号文件连续6年对产业园建设作出部署。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支持创建了200个全产业链发展、现代要素集聚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其中已认定130个,带动构建了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体系,基本形成了以产业园为抓手推动现代农业发展的工作格局。2022年,农业农村部和财政部安排创建50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在主导产业上,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支持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花生、牛羊、生猪、天然橡胶、棉花、食糖、乳制品、种业、设施蔬菜等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农产品,适当兼顾对农民增收有突出作用的优势特色农产品。在重点品种上,倾斜支持大豆和油菜生产,拟选择部分种植规模大、扩种基础好的县区,创建大豆和油菜产业园。在建设任务上,重点推进全产业链建设,强化科技支撑,推进绿色发展,建立健全联农带农机制,促进产村融合发展。在资金支持上,中央财政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分1亿元和7000万元两个档次,对批准创建的国家产业园分年度予以支持。在建设区域上,产业园应布局在县域内,区域范围涉及2个及以上乡镇,不得整县或跨县创建。
35.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支持政策
2020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启动建设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省域优势特色主导产业,推动全产业链开发,打造具有综合竞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经济带。截至2021年,中央财政支持建设10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激发了各地发展优势特色主导产业的积极性,集中力量锻造产业长板、补齐发展短板、延长产业链条,有力提升了主导产业的发展活力和综合竞争力,对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和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构建形成重要支撑。2022年,农业农村部会同财政部继续支持各地建设40个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通过补短板强弱项,延长产业链条,拓宽农业多种功能和乡村多元价值,提高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形成利益联合体或共同体,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36.农产品初加工税收减免政策
农产品初加工依法享受国家税收减免政策,根据《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试行)》《关于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的农产品初加工范围的补充通知》,种植业类的粮食、林木产品、园艺植物(含水果、蔬菜、花卉初加工)、油料植物、糖料植物、茶叶、药用植物、纤维植物、热带和南亚热带作物初加工,畜牧业类的畜禽类、饲料类、牧草类初加工,渔业类的水生动物、水生植物初加工,均享受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以购进农产品为原料生产液体乳及乳制品、酒及酒精、植物油的增值税一般纳税人,其购进农产品无论是否用于生产上述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均按照《农产品增值税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实施办法》规定抵扣。农产品加工企业购进农产品,可凭增值税发票、海关进出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农产品收购发票或销售发票抵扣进项税额。2022年,将继续支持地方扩大农产品加工企业进项税额核定扣除试点行业范围,完善农产品初加工所得税优惠目录,落实税收优惠政策。
37.农产品初加工用电优惠政策
农产品初加工用电依法享受农业生产用电价格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调整销售电价分类结构有关问题的通知》,对各种农产品(包括天然橡胶、纺织纤维原料)进行脱水、凝固、去籽、净化、分类、晒干、剥皮、初烤、沤软或大批包装以提供初级市场的用电属于农产品初加工用电,按规定执行农业生产用电价格,约0.5元/千瓦时;而直接以农、林、牧、渔产品为原料进行的谷物磨制、饲料加工、植物油和制糖加工、屠宰及肉类加工、水产品加工,以及蔬菜、水果、坚果等食品的加工用电属于农副食品加工业用电,按规定执行工商业及其他用电,0.8~1.0元/千瓦时。下一步,农业农村部将加强与有关部门沟通协调,推动适时修订农产品初加工用电范围,指导各地认真贯彻执行农产品初加工享受农业生产用电政策。
38.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保障政策
为破解乡村发展用地难题,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新编县乡级国土空间规划应安排不少于10%的建设用地指标,重点保障乡村产业发展用地;省级制定土地利用年度计划时,应安排至少5%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保障乡村重点产业和项目用地。2021年,自然资源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保障和规范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通知》,在混合型产业用地范围、用地空间布局、农产品产地初加工、盘活存量用地和优先增量用地、优化用地手续等5个方面有突破。尤其是在用地空间布局上,提出县域、乡镇和村庄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的主要类型。引导盘活存量用地和每年新增用地向乡村产业项目和乡村产业聚集区倾斜。2022年,农业农村部将继续推动各省制定配套实施细则,确保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用地政策落实落细。
39.乡村特色产业发展支持政策
2022年,农业农村部将采取有力有效政策措施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引导各地发展“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多县一带”,推动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布局不断优化,集聚化、规模化、专业化水平显著提升,区域资源得到合理高效利用,资源优势逐渐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一是新认定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加大力度培育主导产业突出、创业创新活跃、联农带农紧密的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引导发展布局集中、规模适中、特色鲜明、效益明显的乡村产业微型经济圈,形成一村带数村、多村连成片的发展格局。二是培育乡村特色产业品牌。按照“有标采标、无标创标、全程贯标”要求,以质量信誉为基础,创响一批乡村特色知名品牌,扩大市场影响力。2022年,将发掘推介一批乡土特色鲜明的乡村特色产品和产业发展带动力强的乡村工匠,编印2022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乡村工匠目录,讲好产品、产业和乡土工匠故事,创响“独一份”“特别特”“好中优”“乡字号”“土字号”特色产品品牌。引领农民就业创业、增收致富。
40.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政策
国家大力支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目前,全国县级以上龙头企业超过9万家,其中国家重点龙头企业1959家。加快培育龙头企业牵引、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农户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已形成7000多个联合体。2022年,农业农村部将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继续支持龙头企业做大做强。一是壮大龙头企业队伍。开展国家重点龙头企业监测,淘汰、递补一批国家重点龙头企业。推介2022年度农业产业化头部企业,发布主要品牌商标,形成典型案例模式。以国家重点龙头企业认定监测为“指挥棒”,指导各地培育一批省、市、县级龙头企业,形成“四级联动”的龙头企业发展格局。二是培育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制定国家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建设标准,开展国家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培育建设,引导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家庭农场、小农户共同推进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落实《农业农村部办公厅 中国农业银行办公室关于金融支持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发展的意见》,加大对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的金融支持力度,缓解联合体发展融资难题。三是引导龙头企业助力共同富裕。重点加大脱贫地区龙头企业培育力度,带动当地产业提档升级,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结合脱贫地区重点产业、重要基地,组织发达地区龙头企业到脱贫地区考察对接,促进投资兴业、产销衔接;组织脱贫地区龙头企业到发达地区开展学习交流,开拓视野,提升能力。
41.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支持政策
2020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全国乡村产业发展规划(2020-2025年)》,提出要优化乡村旅游业,聚焦重点区域、注重品质提升、实施精品工程、提升服务水平。2021年,农业农村部印发《关于拓展农业多种功能 促进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以生态农业为基、田园风光为韵、村落民宅为形、农耕文化为魂,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进一步做精做优乡村休闲旅游业。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实施乡村休闲旅游提升计划,支持农民直接经营或参与经营的乡村民宿、农家乐特色村(点);将符合要求的乡村休闲旅游项目纳入科普基地和中小学学农劳动实践基地。2022年,农业农村部将深入发掘农业的食品保障、生态涵养、休闲体验、文化传承等多种功能,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康养、生态、文化、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丰富乡村产业的类型,提升乡村经济价值,推动乡村休闲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一是打造精品工程。遴选一批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推动产村融合发展,带动乡村生产生活生态价值提升;推介一批乡村休闲旅游精品线路,打造一批乡村休闲旅游优势品牌和城乡居民休闲旅游“打卡地”;建设一批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打造乡村休闲旅游先行区。二是提升服务水平。完善餐饮、住宿、休闲、体验、购物、停车、厕所等设施条件;研究制定休闲农业行业服务指南,促进行业规范化发展;落实金融支持休闲农业发展的政策;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开展行业发展情况调查。三是创新发展业态。发掘地方文化、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等资源,开发研学教育、田园养生、亲子体验、拓展训练等项目,引导有条件的休闲农业园建设科普基地和中小学生学农劳动实践基(营)地。
42.农村创业创新支持政策
2020年6月,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退役军人事务部和银保监会等八部门印发《关于深入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的意见》,明确指出要引导返乡农民工,入乡大中专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以及在乡能人创业创新。到2025年,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100万以上,基本实现农业重点县的行政村全覆盖。支持落实创业扶持政策,有条件的地区对首次创业、正常经营1年以上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可给予一次性创业补贴。支持扩大创业培训范围,将有培训需求的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全部纳入创业培训范围,组建专业化、规模化、制度化的创业创新导师队伍和专家顾问团,建立“一对一”“师带徒”培养机制。鼓励建设农村创业创新平台载体,设立创业服务专门窗口,为返乡入乡创业人员就地就近提供一站式服务。2020年11月,农业农村部联合科技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自然资源部、商务部和银保监会等六部门印发《关于推进返乡入乡创业园建设 提升农村创业创新水平的意见》,明确提出以培育初创型和成长型企业为重点,依托现有相关园区存量资源,配套创业服务功能,争取到2025年,在全国县域建设1500个功能全、服务优、覆盖面广、承载力强、孵化率高的返乡入乡创业园,基本覆盖农牧渔业大县(市)和劳务输出重点县(市),吸引300万返乡入乡人员创业创新。2022年,进一步深入实施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育行动,加强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培训,认定一批全国农村创业创新示范园区(基地),优化农村创业创新环境,吸引各类人才返乡入乡在乡创业创新。
43.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支持政策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支持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建设产地分拣包装、冷藏保鲜、仓储运输、初加工等设施。2022年,重点围绕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兼顾地方优势特色品种,合理布局建设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加快补齐发展短板,提高设施运营效率。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方式,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实施,并择优支持蔬菜、水果等产业重点县开展整县推进。依托县级及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已登记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实施,重点支持建设通风贮藏设施、机械冷藏库、气调冷藏库,以及预冷设施设备和其他配套设施设备,具体由主体根据实际需要确定类型和建设规模。补助标准为不超过建设设施总造价的30%,单个主体(不含农垦农场)补贴规模最高不超过100万元,具体补贴标准由地方制定。
44.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建设支持政策
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为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作出的重要部署。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强化绿色导向、标准引领和质量安全监管,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把农业现代化示范区作为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加强资源整合、政策集成,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创建,到2025年创建500个左右示范区,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去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启动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工作,经县级政府申请、省级部门择优遴选、专家评审和社会公示后,已将北京市平谷区等100个县(市、区)列入首批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创建名单。
2022年,按照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做好2022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部署,农业农村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再创100个左右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并持续推进示范区建设工作。一是加强指导服务。推动首批承担示范区创建任务的县(市、区)细化政策措施和工作机制,找差距、补短板、强弱项,促进示范区建设整体上水平。二是加强政策扶持。指导各地用足用好中央三农支持政策,加快把政策转化为行动计划、建设项目。推动各地统筹用好财政资金,推动优势特色产业集群、现代农业产业园和农业产业强镇等向示范区集中,支持示范区创建。三是加强监测评估。完善创建工作监测指标体系和建设成效评估指标体系,跟踪调度各示范区机制建设、工作进展、政策落实等方面情况,加强对示范区设施化、园区化、融合化、绿色化、数字化建设水平评价。
45.推进农业对外合作园区建设政策
2016年,农业农村部作为农业对外合作部际联席会议总召集人单位,牵头启动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建设试点遴选认定工作。2017年,认定10个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和10个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开展首批建设试点。2018年和2021年,推动潍坊国家农业对外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和宁夏国家葡萄及葡萄酒产业开放发展综合试验区获批设立。2022年,农业农村部将深入推进相关工作,依据《农业对外开放合作试验区管理办法》加强试验区规范管理和政策先行先试,启动新一批试验区认定工作。视情开展新的境外农业合作示范区建设。进一步加强农业对外合作“两区”建设的指导和宣传,开展经验交流活动,实现高质量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对外开放发展。
46.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建设政策
2021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认定和建设。2022年,启动新一轮农业国际贸易高质量发展基地认定,持续推进基地建设,夯实农业外贸基本盘、示范引领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以农产品贸易助推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一是开展机制化片区活动。结合行业和市场特点分类指导,聚焦规则精解、突出实操运用、强化观摩体验、促进同业对接,增强活动实用性和吸引力。二是强化国际标准认证。强化国际高标准认证认可服务,给予企业系统、持续、可及的指导,提升出口产品美誉度,为国内农产品企业出口赋能。三是培优培强自主出口品牌。继续为基地企业提供出口品牌商事认证服务,2022年将扩大服务覆盖面,全方位、分品类、分市场宣传推介。四是发挥贸易促进平台服务作用。支持国贸基地参加国内外高质量展会,助力抓订单、拓市场。涉外展会对国贸基地给予展位分配倾斜,组织更大规模的集体参展,具备条件的开辟展示专区,协调国内外专业采购商定向集采。五是做细做实出口公共服务。聚焦产品创新、国际认证、国际营销、关税筹划和业态模式创新,推出一批可学、可鉴、可用的国贸基地最佳实践案例。用好外媒、外嘴,增强优质产品品牌对外传播力。
47.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持续发展支持政策
2022年,农业农村部将以深入实施脱贫地区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为抓手,突出全产业链开发、龙头企业带动和联农带农机制,强化工作协调统筹、任务督促落实,推动政策持续优化、投入持续加大、要素持续集聚,切实发展壮大一批能更多带动就业的特色优势产业,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一是做实产业规划。指导脱贫县编制好“十四五”特色产业发展规划,组织脱贫地区开展规划审查,确保规划质量。发布脱贫县“一主两辅”特色主导产业目录,引导各类资源要素集聚主导产业,打造“一县一业”。二是落实帮扶政策。督促各地进一步提高中央财政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的比重,占比不低于55%。鼓励和引导金融机构为脱贫地区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产业提供信贷担保支持,加大小额信贷投放力度。支持脱贫地区开发特色产业险种。三是做强产业全链。制定实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提升行动方案》,引导脱贫地区聚焦主导产业,围绕生产基地、农产品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产业园区等,谋划实施一批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引导龙头企业到脱贫地区布局加工产能,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把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产业链增值收益留给脱贫群众。四是优化服务保障。继续组织开展产业技术专家组服务,支持脱贫地区全面实施农技推广特聘计划。向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科技特派团,建立产业技术顾问制度。健全脱贫县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加快培养高素质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持续推进农产品产销对接,推动流通企业、电商、批发市场与脱贫地区建立稳定产销关系。强化脱贫地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设施建设,实现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全覆盖。对脱贫地区认证绿色、有机、地理标志农产品优先办理并减免费用。加大脱贫地区农业品牌公益宣传,聚焦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农业品牌一对一帮扶。五是打造典型样板。选择产业基础好、发展潜力大、联农带农效果明显的脱贫地区,整县或整市创建一批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认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等项目向引领区倾斜,示范带动全国脱贫地区特色产业发展。
48.脱贫地区产销对接支持政策
2018年以来,农业农村部深入开展贫困地区产销对接工作,聚焦重点地区,创新对接形式,取得了积极成效。牵头组织系列贫困地区产销对接活动,四分之三以上贫困县参加,累计签约额超500亿元。搭建全国农产品产销对接公益服务平台,有力推动了贫困地区树立市场意识、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知名品牌、增加农民收入、提升产业质量,成为产业扶贫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2022年,农业农村部将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聚焦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组织开展系列产销对接活动,依托大型电商、行业协会完善长期网上销售平台,加强脱贫地区品牌农产品宣传推介,带动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共同支持,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区域和产业发展。建立健全滞销监测预警和多方联动应急处置机制,关注重点区域、重点产业、重点时段,编制农产品产销形势报告,探索建立脱贫地区产销对接长效机制。
49.农业电子商务发展支持政策
按照《关于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的指导意见》《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工作的通知》部署,2022年继续在110个县开展“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引导市场主体建立适应农产品网络销售的供应链体系、运营服务体系和支撑保障体系,推动解决农产品“卖难”问题,实现优质优价带动农民增收。充分发挥益农信息社深入农村、联系农民的优势,结合“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发挥当地产业优势,做好优质特色农产品上行。
50.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
2022年,农业农村部启动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升行动,推进由数量增长向量质并举转变,以内强素质、外强能力为重点,突出抓好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两类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实现经营质量效益、物质装备水平、产业支撑能力、组织服务提升小农功能稳步增强,在稳粮扩油中充分发挥作用,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的主体支撑。一是加快提升主体素质。广泛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和会计制度宣传培训,引导农民合作社规范财务会计管理。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内部管理,完善章程制度,健全收益分配机制,提升民主管理水平。建立家庭农场统一赋码制度,探索构建“一场一码、一码通用”的管理服务机制。开发推广家庭农场“随手记”软件,引导家庭农场实现财务收支、生产销售等信息化。依托“耕耘者”振兴计划、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专题培训班,开展针对性、实操性强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培训,提升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家庭农场经营管理人员的生产经营管理水平。二是切实增强主体竞争力。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支持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改善生产条件,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承担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涉农项目建设和管护任务。引导以家庭农场为主要成员组建农民合作社。支持农民合作社依法自愿组建联合社。鼓励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间再联合、搞联盟,统一生产标准和供货标准,统一采购农资和产品销售,以规模优势增强市场话语权。引导推动农民合作社办公司,探索延长产业链条、整合资源要素、创新组建方式、健全规范管理、加强利益联结的有效路径,推广一批成熟经验和模式。三是深入推进社企对接。按照优势互补、合作共赢的原则,根据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需要,遴选更多优质企业,通过优化社企对接机制、匹配优质市场资源、跟进配套指导服务,帮助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解决市场营销、品牌培育、融资保险、技术集成应用等共性难题。四是创新指导服务方式。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队伍建设,以省为单位启动“千员带万社”三年行动,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提供点对点指导服务。鼓励创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中心,采取择优遴选、挂牌委托、购买服务、备案管理等办法,引导有意愿、有实力的企业和社会力量参与共建服务中心,提供运营指导、事务代办、交流培训、技术推广等公共服务。扎实开展第三批农民合作社质量提升整县推进试点,提升试点县域农民合作社整体发展水平。深入开展示范社和示范家庭农场创建。遴选推介第四批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典型案例。
51.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政策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支持农业服务公司、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基层供销合作社等各类主体大力发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生产托管服务。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农业农村部将进一步推动主体壮大、模式创新、领域拓展、资源整合、行业规范,更好地引领小农户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聚焦重点领域,重点围绕粮食和大豆油料生产,支持各类服务主体集中连片开展单环节、多环节、全程托管等服务,提高技术到位率、服务覆盖面和补贴精准性,推动节本增效和农民增收。加快主体培育,按照主体多元、形式多样、服务专业、竞争充分的要求,引导支持各类服务主体发挥各自优势,进一步做大做强。创新服务机制,深入推进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指导试点单位围绕试点任务,积极探索和总结试点在创新服务模式和组织形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等方面的有效方法路径。整合服务资源,鼓励服务主体围绕农业生产主体的迫切需求,为其提供集农资供应、技术集成、农机作业、仓储物流、农产品营销等服务于一体的农业生产经营综合解决方案,探索建设联盟、协会、指导服务中心等多种类型的行业组织,破解生产主体和服务主体做不了、做不好的共性难题。规范行业发展,指导各地分行业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推广使用示范合同文本,建立县级服务组织名录库,探索形成服务主体监管有效机制。组织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遴选推介,总结推广一批典型服务模式、服务标准、综合解决方案等。指导各地实施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项目,聚焦粮食和大豆油料等重要农产品生产,聚焦关键薄弱环节和小农户,因地制宜发展多种形式的社会化服务。
52.粮改饲试点支持政策
2016年以来,国家在“镰刀弯”地区和黄淮海玉米主产区17个省份和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启动实施粮改饲政策,选择牛羊养殖基础好、玉米种植面积较大的县实施全株青贮玉米等优质饲草料收贮的粮改饲补贴。在主推青贮玉米的基础上,因地制宜推广苜蓿、燕麦、甜高粱等优质饲草料品种。大力发展社会化专业收贮服务组织,提高优质饲草料商品化供应能力,持续增加优质饲草料有效供给。2022年,继续在试点区域内实施粮改饲政策,以农牧交错带区域为重点,补助对象为收贮利用优质饲草料的草食家畜养殖场(户)、饲草料专业收贮企业(合作社)或社会化服务组织。补贴品种包括青贮玉米、苜蓿、饲用燕麦、黑麦草、饲用黑麦、饲用高粱以及其他优质饲草料,各地根据实际情况可将当地有使用习惯、养殖场(户)接受程度高的特色饲草品种纳入补贴范围,但不包括采收籽粒以后玉米秸秆或其他作物秸秆。补贴方式为各地根据收贮主体实际收贮饲草料的数量核算发放补贴资金规模,补贴标准由各地根据实际情况自主确定。各地在确保完成粮改饲面积绩效目标基础上,可探索实施贷款贴息、支持收贮设施设备建设等创新方式。各地可支持大型收贮主体开展跨县域优质饲草料收贮。
53.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
为提高奶牛生产效率和生鲜乳质量水平,2012-2018年,国家实施“振兴奶业苜蓿发展行动”,支持苜蓿种植、收获、运输、加工、储存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装备提升,增强苜蓿等优质饲草料供给能力。2019-2021年,支持的苜蓿面积扩大到100万亩,并在准入面积、实施周期等方面给予放宽。2022年,重点支持达到行业标准1级以上的优质苜蓿干草与青贮苜蓿推广应用。
54.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行动
为落实《“十四五”奶业竞争力提升行动方案》,示范带动奶业高质量发展,2022年启动实施奶业生产能力提升整县推进行动。择优支持奶业大县发展奶牛标准化规模养殖,推广应用先进智能设施装备,推进奶牛养殖和饲草料种植配套衔接,选择有条件的奶农、农民合作社依靠自有奶源开展养加一体化试点,示范带动奶业高质量发展。
55.渔业资源保护补助政策
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在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项目水生生物增殖放流方向安排资金支持。增殖放流物种以重要的、洄游性的经济水生生物物种、珍贵濒危水生生物物种,以及对水域生态修复具有重要作用的水生生物物种为主。增殖放流工作应严格按照《农业农村部关于做好“十四五”水生生物增殖放流工作的指导意见》要求,科学选定增殖放流水域和物种,加快苗种供应体系建设,提高供苗质量;规范增殖放流全程监管,完善苗种招标采购、放流跟踪监测等制度。
56.渔业发展补助政策
“十四五”期间,国家继续实施共同事权转移支付、一般性转移支付相结合的渔业发展支持政策。政策聚焦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以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按照提质增效、绿色发展的思路,构建与渔业资源养护和产业结构调整相协调的新时代渔业支持政策体系,为渔业强国建设提供坚实保障。其中,共同事权转移支付资金重点支持海洋牧场、现代渔业装备设施、渔业基础公共设施建设、渔业绿色循环发展,以及渔业资源调查养护和国际履约能力提升等方面。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主要支持地方政府统筹推动本地区渔业高质量发展,对遵守渔业资源养护规定的近海渔船发放渔业资源养护补贴、统筹用于渔业发展和管理的其他支出。
57.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政策
天然橡胶是国家战略资源,在保障国民经济运行和国家安全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长期以来,中央基本建设投资支持海南、云南、广东等主产区天然橡胶生产基地建设。2021年,农业农村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十四五”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规划》,在天然橡胶生产保护区实施天然橡胶生产能力建设,聚焦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着力补短板强弱项、兴产业提效益,进一步提升天然橡胶基础支撑能力,提高产业竞争力和绿色可持续发展能力,推进我国天然橡胶产业高质量发展。具体支持内容包括胶园生产基地建设、初加工和产地仓储能力建设和产业链重点支撑等工程建设。2022年,国家将继续安排资金用于海南、云南、广东等主产区更新、定植、抚管胶园,建设胶园道路、储胶池、管护用房等胶园基础设施,升级改造橡胶初加工厂和落后设备,建设天然橡胶科技创新中心和试验示范基地等。
四、农村改革及其他
58.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政策
“三权”分置是指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农户承包权、土地经营权“三权”分置并行,这是我国农业农村领域继家庭承包制后又一次重大理论突破和制度创新。2016年10月,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完善农村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分置办法的意见》,明确要求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充分发挥“三权”各自功能和整体效用,形成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平等保护的格局。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权必须得到充分体现和保障,不能虚置,土地集体所有权人对集体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农户享有土地承包权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基础,要稳定现有土地承包关系并保持长久不变,严格保护农户承包权,赋予土地承包权人对承包土地依法享有占有、使用和收益的权利,充分维护承包农户使用、流转、抵押、退出承包地等各项权能。赋予经营主体更有保障的土地经营权,是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关键。要加快放活土地经营权,赋予土地经营权人对流转土地依法享有在一定期限内占有、耕作并取得相应收益的权利。在依法保护集体所有权和农户承包权的前提下,平等保护经营主体依流转合同取得的土地经营权,保障其有稳定的经营预期。2018年12月修订的《农村土地承包法》确立了“三权”分置的法律制度,专节对农村土地经营权作了具体规定,赋予土地经营权入股、融资担保的权能。2021年,农业农村部出台《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流转的基本原则、方式、程序等相关规定。
59.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政策
党的十九大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2019年11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的意见》明确了长久不变的政策内涵,即保持土地集体所有、家庭承包经营的基本制度长久不变;保持农户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长久不变;保持农户承包地稳定。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应坚持延包原则,不得将承包地打乱重分,确保绝大多数农户原有承包地继续保持稳定。对少数存在承包地因自然灾害毁损等特殊情形且群众普遍要求调地的村组,届时可按照大稳定、小调整的原则,由农民集体民主协商,经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村民会议三分之二以上成员或者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并报乡(镇)政府和县级政府农业等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在个别农户间作适当调整,但要依法依规从严掌握。现有承包地在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由农户继续承包,承包期再延长30年,以各地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为起点计算。以承包地确权登记颁证为基础,已颁发的土地承包权利证书,在新的承包期继续有效且不变不换,证书记载的承包期限届时作统一变更。对个别调地的,在合同、登记簿和证书上作相应变更处理。继续提倡“增人不增地、减人不减地”。维护进城农户土地承包权益,现阶段不得以退出土地承包权作为农户进城落户的条件。
60.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政策
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人均土地少、不能保障一户拥有一处宅基地的地区,县级人民政府在充分尊重村民意愿的基础上,可以采取措施,按照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定的标准保障农村村民实现户有所居。农村村民建住宅,应当符合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不得占用永久基本农田,并尽量使用原有的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编制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村庄规划应当统筹并合理安排宅基地用地,改善农村村民居住环境和条件。农村村民住宅用地,由乡(镇)人民政府审核批准;其中,涉及占用农用地的,依照《土地管理法》办理审批手续。农村村民出卖、出租、赠与住宅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按照中央决策部署,2019年以来,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出台了《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农业农村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通知》《农业农村部 自然资源部关于规范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的通知》《农业农村部关于积极稳妥开展农村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工作的通知》《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保障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用地的通知》《自然资源部 农业农村部关于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八不准”的通知》等政策文件,规范农村宅基地管理,促进闲置宅基地和闲置住宅盘活利用。2022年,围绕加强宅基地管理制度建设,推动出台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对宅基地布局、标准、申请、审批、使用等作出规范。指导各地有序开展宅基地申请审批等工作,保障农民住宅建设用地合理需求。
61.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政策
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稳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印发,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出总体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要求,“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保障农民财产权益,壮大集体经济”。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进一步强调,“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会同有关部门先后组织开展了5批试点,覆盖全国所有涉农县(市、区)。截至2021年底,31个省(区、市)已基本完成阶段性任务,全国核实集体资产7.7万亿元,集体土地等资源65.5亿亩,确认成员约9亿人,全国建立乡、村、组集体经济组织96万个(其中村级57万个),初步构建起归属清晰、权能完善、流转顺畅、保护严格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扶持10万个村发展壮大集体经济。持续加强集体资产管理,会同财政部修订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制度》。加快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制定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示范章程(试行)》。下一步,一是制定出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质量提升工作的通知,持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开展集体收益分配权抵押担保、有偿退出等试点。二是积极探索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指导各地因地制宜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使用权入股等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三是全面加强农村集体资产管理,修订出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制度,用好全国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平台,探索建立农村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服务体系。四是扎实推进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立法工作。
62.农村改革试验区建设支持政策
近年来,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农村改革扩面、提速、集成的指示精神,主动对标中央关于深化农村改革的任务要求,聚焦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瞄准束缚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各试验区进一步加强改革试验工作,加大推进力度,改进方式方法,强化成果提炼转化,当好农村改革的先行军、排头兵。一是深化拓展改革试验内容。主动承接中央新部署的农村改革试验事项,着眼于农村改革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前沿性问题,加强对各试验区试点方案指导和把关,统筹推进关联度强、相关性高的试验任务,适度延展试验主题和内容,推动试验区从少数领域单项改革向多领域综合改革转变,实现相关试验区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二是加强改革试验调研指导。会同联席会议成员单位赴试验区开展实地调研,了解改革试验进展,调度试验任务落实情况,推动解决试点试验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三是总结提炼改革试验成果。分专题归纳推广做法成熟、适用性强的试点经验,提炼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成果,推动向政策转化。筛选制度设计完整、改革成效明显、具有复制推广价值的典型案例,为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提供示范。加强基层改革典型宣传,讲好试验区改革创新故事,营造深化改革试验工作舆论氛围。
63.高素质农民培育政策
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经费支持在全国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一是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聚焦全产业链技能水平提高,以培育质量效果提升为关键,以选育用一体化培育为路径,重点推进稳夏粮丰收、大豆油料扩种、东北黑土地保护、重点区域产业带头人培育和职业能力提升等专项培训行动;大力培养高素质农民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二是推进农业职业教育发展。继续实施百万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计划,开展首届涉农职业院校“名课名师征集活动”。推进乡村振兴人才培养优质校建设,引导职业院校培养农业农村急需实用人才。三是多平台支持农民发展。加强科教云平台建设,完善在线培育和服务功能,为农民搭建云课堂。推进农民培育与金融担保、电商营销等服务相衔接,提供技术、政策、信息等综合性服务。选树高素质农民发展典型,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激发农民参与培训的积极性。
64.实施“神农英才”计划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要求,2022年实施“神农英才”计划。围绕生物育种、智慧农业等事关粮食安全、生物安全、生态安全等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国家重点支持和奖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科技领军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等的涉农科技人才。自2022年起每年遴选一批领军英才和青年英才,给予政策、经费等综合支持,力争用5年时间打造一支国际一流的农业科技创新队伍,引领带动农业科技整体实力跨越式提升。
65.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
根据中央决策部署要求,自2022年起实施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培育“头雁”项目。每年原则上为每个县培育10名“头雁”,全国每年培育约2万名,力争用5年时间培育一支10万人规模的乡村产业振兴带头人“头雁”队伍,带动全国500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形成“雁阵”,夯实乡村振兴人才基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66.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补助政策
2022年,中央财政继续安排经费支持各地加强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推动各地提高农业技术服务水平、改善推广条件,强化基层农技推广公益性职能履行。完善公益性推广和经营性服务融合发展机制,开展农业科技社会化服务。以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和区域示范基地等为平台,聚焦粮食稳产增产、大豆油料扩种、农产品有效供给等,根据全国不同区域自然条件和生产方式,示范推广重大引领性技术和农业主推技术。支持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农技推广服务工作,围绕加快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大力推动农业科技成果在县域层面落地转化推广应用。加强农技推广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中国农技推广”APP作用,实现专家、农技人员和农民在线互动,实时解答生产技术难题。继续实施农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计划。支持各地围绕优势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继续在广大脱贫地区深入实施特聘农技员计划,推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相衔接。
67.农垦欠发达国有农场巩固提升政策
农垦欠发达国有农场巩固提升是农垦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政策举措,目标是促进农场增强发展活力和壮大经济实力,加快实现全面振兴。2021年,财政部、农业农村部等六部委联合印发《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将欠发达国有农场巩固提升任务列为中央财政衔接资金支持的六项任务之一,重点支持农垦欠发达国有农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以及生产生活小型基础设施建设,并明确了资金项目管理、绩效评估考核等政策要求。2022年,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继续支持实施农垦欠发达国有农场巩固提升任务,重点是围绕农场资源禀赋,稳步提高衔接资金用于产业发展比重,突出优势特色产业发展,夯实壮大发展能力,促进农场和职工群众增收致富,加快农场全面振兴步伐。
一、关于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15万元以下免征增值税政策
享受主体:小规模纳税人
优惠内容:自2021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计月销售额未超过15万元(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季度销售额未超过45万元,下同)的,免征增值税。
小规模纳税人发生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合计月销售额超过15万元,但扣除本期发生的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后未超过15万元的,其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取得的销售额免征增值税。 相关解读:
(一)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月销售额标准提高以后,销售额的执行口径是否有变化?
答:没有变化。纳税人确定销售额有两个要点:一是以所有增值税应税销售行为(包括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和不动产)合并计算销售额,判断是否达到免税标准。但为剔除偶然发生的不动产销售业务的影响,使纳税人更充分享受政策,本公告明确小规模纳税人合计月销售额超过15万元(以1个季度为1个纳税期的,季度销售额未超过45万元,下同),但在扣除本期发生的销售不动产的销售额后仍未超过15万元的,其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取得的销售额,也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二是适用增值税差额征税政策的,以差额后的余额为销售额,确定其是否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
举例说明:按季度申报的小规模纳税人A在2021年4月销售货物10万元,5月提供建筑服务取得收入40万元,同时向其他建筑企业支付分包款12万元,6月销售不动产200万元。则A小规模纳税人2021年第二季度(4-6月)差额后合计销售额238万元(=10+40-12+200),超过45万元,但是扣除200万元不动产,差额后的销售额是38万元(=10+40-12),不超过45万元,可以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同时,纳税人销售不动产200万元应依法纳税。
(二)小规模纳税人可以根据经营需要自行选择按月或者按季申报吗?
答:纳税人可以自行选择纳税期限。小规模纳税人纳税期限不同,其享受免税政策的效果可能存在差异。为确保小规模纳税人充分享受政策,延续《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有关征管问题的公告》(2019年第4号)相关规定,本公告明确,按照固定期限纳税的小规模纳税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经营情况选择实行按月纳税或按季纳税。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纳税期限一经选择,一个会计年度内不得变更。
(三)自然人出租不动产一次性收取的多个月份的租金,如何适用政策?
答:税务总局在2016年制发了《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有关税收征收管理事项的公告》(2016年第23号)和《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营改增试点若干征管问题的公告》(2016年第53号),明确《中华人民共和国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九条所称的其他个人,采取一次性收取租金(包括预收款)形式出租不动产取得的租金收入,可在对应的租赁期内平均分摊,分摊后的月租金收入不超过3万元的,可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免税政策。为确保纳税人充分享受政策,延续此前已出台政策的相关口径,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月销售额提高至15万元以后,其他个人采取一次性收取租金形式出租不动产取得的租金收入,同样可在对应的租赁期内平均分摊,分摊后的月租金未超过15万元的,可以享受免征增值税政策。
(四)小规模纳税人需要异地预缴增值税的,若月销售额不超过15万元,是否还需要预缴税款?
答:不需要。现行增值税实施了若干预缴税款的征管措施,比如跨地区提供建筑服务、销售不动产、出租不动产等等。小规模纳税人起征点由月销售额10万元提高至15万元以后,延续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19年第4号执行口径,本公告明确按照现行规定应当预缴增值税税款的小规模纳税人,凡在预缴地实现的月销售额未超过15万元的,当期无需预缴税款。
(五)小规模纳税人销售不动产取得的销售额,应该如何适用免税政策?
答:小规模纳税人包括单位和个体工商户,还包括其他个人。不同主体适用政策应视不同情况而定。
第一,小规模纳税人中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销售不动产,涉及纳税人在不动产所在地预缴增值税的事项。如何适用政策与销售额以及纳税人选择的纳税期限有关。举例来说,如果纳税人销售不动产销售额为40万元,则有两种情况:一是纳税人选择按月纳税,销售不动产销售额超过月销售额15万元免税标准,则应在不动产所在地预缴税款;二是该纳税人选择按季纳税,销售不动产销售额未超过季度销售额45万元的免税标准,则无需在不动产所在地预缴税款。因此,公告明确小规模纳税人中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销售不动产,应按其纳税期、公告第五条以及其他现行政策规定确定是否预缴增值税。
第二,小规模纳税人中其他个人偶然发生销售不动产的行为,应当按照现行政策规定执行。因此,公告明确其他个人销售不动产,继续按照现行政策规定征免增值税。比如,如果其他个人销售住房满2年符合免税条件的,仍可继续享受免税;如不符合免税条件,则应依法纳税。
(六)小规模纳税人月销售额免税标准提高以后,开票系统及开票要求是否有变化?
答:为了便利纳税人开具使用增值税发票,有效降低纳税人负担,已经使用金税盘、税控盘等税控专用设备开具增值税发票的小规模纳税人,在免税标准调整后,月销售额未超过15万元的,可以自愿继续使用现有税控专用设备开具发票,也可以向税务机关免费换领税务UKey开具发票。
需要说明的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应当就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销售额计算增值税应纳税额,并在规定的纳税申报期内向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缴纳。
政策依据:
1.《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政策的公告》(2021年第11号)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征管问题的公告》(2021年第5号)
3.《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增值税发票管理等有关事项的公告》(2019年第33号)
二、关于先进制造业增值税增量留抵退税政策
享受主体:先进制造业
政策要点:
自2021年4月1日起,同时符合以下条件的先进制造业纳税人,可以自2021年5月及以后纳税申报期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1.增量留抵税额大于零;
2.纳税信用等级为A级或者B级;
3.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发生骗取留抵退税、出口退税或虚开增值税专用发票情形;
4.申请退税前36个月未因偷税被税务机关处罚两次以上;
5.自2019年4月1日起未享受即征即退、先征后返(退)政策。
先进制造业纳税人,指按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生产并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医药”“化学纤维”“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电气机械和器材”“仪器仪表”销售额占全部销售客贩比重超过50%的纳税人。销售额比重根据纳税人申请退税前连续12个月的销售额计算确定,申请退税前经营期不满12个月但满3个月的,按照实际经营期的销售额计算确定。增量留抵税额是指与2019年3月31日相比新增加的期末留抵税额。
关联知识:
生产并销售“非金属矿物制品”“通用设备”“专用设备”“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的先进制造业纳税人,符合条件的,自2019年7月起即可向主管税务机关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
政策依据:
1.《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2021年第15号)
2.《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明确部分先进制造业增值税期末留抵退税政策的公告》(2019年第84号)
三、关于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
享受主体:小型微利企业
政策要点:
1.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1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50%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即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按2.5%计税;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按10%计税。
2.小型微利企业是指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预缴企业所得税时,小型微利企业的资产总额、从业人数、年度应纳税所得额指标,暂按当年度截至本期申报所属期末的情况进行判断。
关联知识:
对于按月度预缴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在4月(7月)预缴申报时,如果按照规定判断符合小型微利企业条件的,下一个预缴申报期起调整为按季度预缴申报。
政策依据:
1.《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2021年第12号)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2021年第8号)
3.《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普惠性税收减免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13号)
四、 契税纳税服务与征收管理
享受主体:纳税人
政策要点:
1.契税申报以不动产单元为基本单位。
2.以作价投资(入股)、偿还债务等应交付经济利益的方式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的,参照土地使用权出让、出售或房屋买卖确定契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等。
以划转、奖励等没有价格的方式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的,参照土地使用权或房屋赠与确定契税适用税率、计税依据等。
3.契税计税依据不包括增值税,具体情形为:
①土地使用权出售、房屋买卖,承受方计征契税的成交价格不含增值税;实际取得增值税发票的,成交价格以发票上注明的不含税价格确定。
②土地使用权互换、房屋互换,契税计税依据为不含增值税价格的差额。
③税务机关核定的契税计税价格为不含增值税价格。
④税务机关依法核定计税价格,应参照市场价格,采用房地产价格评估等方法合理确定。
所需材料:
契税纳税人依法纳税时,应填报《财产和行为税税源明细表》(《契税税源明细表》部分),并根据具体情形提交下列资料:
1.纳税人身份证件;
2.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或其他具有土地、房屋权属转移合同性质的凭证;
3.交付经济利益方式转移土地、房屋权属的,提交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相关价款支付凭证,其中,土地使用权出让为财政票据,土地使用权出售、互换和房屋买卖、互换为增值税发票;
4.因人民法院、仲裁委员会的生效法律文书或者监察机关出具的监察文书等因素发生土地、房屋权属转移的,提交生效法律文书或监察文书等。
政策依据: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契税纳税服务与征收管理若干事项的公告》(2021年第25号)
五、关于个体工商户减半政策
享受主体:个体工商户
政策要点:
1.自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再减半征收所得税。
2.减免税额=(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的应纳税额-其他政策减免税额×个体工商户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部分÷经营所得应纳税所得额)×(1-50%)。
关联知识:
1.比照个体工商户的生产、经营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个人独资企业的投资人、合伙企业的个人合伙人,以及个人依法从事办学、医疗、咨询以及其他有偿服务活动取得的所得、对企业、事业单位承包经营、承租经营以及转包、转租取得的所得、从事其他生产、经营活动取得的所得不属于可以适用个体工商户减半政策的对象和范围。
2.从事个体经营的军队转业干部,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
3.自主就业退役士兵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36个月,下同)内按每户每年144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纳税人年度应缴纳税款小于上述扣减限额的,减免税额以其实际缴纳的税款为限;大于上述扣减限额的,以上述扣减限额为限。纳税人的实际经营期不足1年的,应当按月换算其减免税限额。换算公式为:减免税限额=年度减免税限额÷12×实际经营月数。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的计税依据是享受本项税收优惠政策前的增值税应纳税额。
4.从事个体经营的随军家属,自领取税务登记证之日起,3年内免征个人所得税。
5.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持《就业创业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就业失业登记证》(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的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36个月,下同)内按每户每年144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的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
其中持《就业创业证》或《就业失业登记证》的人员,包括登记失业半年以上人员、零就业家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家庭劳动年龄内的登记失业人员、毕业年度内高校毕业生。
6.残疾、孤老人员和烈属的所得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7.因严重自然灾害造成重大损失的纳税人提出申请,出具有关证明,经县(市、区)税务局核实批准,可在一年内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
8.重点群体符合优惠政策的享受条件,需要先在人社部门办理《就业创业证》,持《就业创业证》、个体工商户登记执照向创业地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出申请。县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应当按规定核实其是否享受过重点群体创业就业税收优惠政策,符合规定的,在《就业创业证》上注明“自主创业税收政策”或“毕业年度内自主创业税收政策”后,重点群体才可以申报享受税收优惠政策。企业招用重点群体的,也需要重点群体办理《就业创业证》后,企业才可以按规定向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进行申请。
政策依据:
1.《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实施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所得税优惠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12号)。
2.《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落实支持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发展所得税优惠政策有关事项的公告》(国家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8号)。
3.《财政部 税务总局 退役军人部关于进一步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21号)。
4.《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税务局 贵州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关于进一步扶持自主就业退役士兵 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黔财税〔2019〕15号)。
5.《财政部 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随军家属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00〕84号)。
6.《财政部 税务总局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 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财税〔2019〕22号)。
7.《贵州省财政厅 贵州省税务局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进一步支持和促进重点群体创业就业 有关税收政策的通知》(黔财税〔2019〕16号)。
8.《关于残疾、孤老、烈属及因灾受损减征个人所得税的通知》(黔地税一字〔1995〕第22号)。
农机具购置补贴
1.补贴种类:对耕整地机械、种植施肥机械、田间管理机械、收获机械等12大类42小类145个品目和我省自选的11个品目进行补贴。其中对水稻插秧机、茶叶机械实行优先补贴。
2.补贴标准: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农业部统一确定,非通用类农机产品补贴额由省农委按不超过此档产品在我省近三年平均销售价格的30%确定。一般机具单机补贴限额不超过5万元;挤奶机械、烘干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2万元;100马力以上大型拖拉机、高性能青饲料收获机、大型免耕播种机、大型联合收割机、水稻大型浸种催芽程控设备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15万元;200马力以上拖拉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5万元;甘蔗收获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20万元;大型棉花采摘机单机补贴限额可提高到30万元。
3.补贴对象:纳入实施范围并符合补贴条件的农牧渔民、农场(林场)职工、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
4.补贴数量:同一农民、农场(林场)职工年度内购买补贴机具总数不超过10台,其中,购买统一品目补贴机具总数不超过3台;从事农机作业的农业生产经营组织年度内购买补贴机具总数不超过60台,其中,购买同一品目补贴机具总数不超过20台。补贴对象可以在省域内自主选择购机,允许跨县选择农机补贴产品经销商购机。
农业惠农政策
1.农作物良种补贴:棉花每亩补贴15元,水稻、玉米、小麦、油菜每亩补贴10元。县级财政部门将补贴资金随核准面积下达乡镇,由乡镇直接拨付到农户“一折通”账户上。
2.种粮直补:按1.05元/百公斤标准补贴给农民,补贴资金由省级财政直接拨付到农户“一折通”账户上。
3.综合直补:按35.51元/百公斤标准补贴给农民,补贴资金由省级财政直接拨付到农户“一折通”账户上。
畜牧业惠民政策
1.生猪良种补贴政策:按每头能繁母猪年繁殖两胎,每胎补助20元,每头能繁母猪每年补贴40元。补贴方式为财政资金补贴给良种猪精液提供单位,供精单位按补贴后的优惠价格向养殖者提供精液。
2.母猪饲养保险政策:能繁母猪保险金额为每头1000元,保费为每头60元,其中财政补贴48元,投保户每头自付12元,保险期限1年。
1. 贵阳贵安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措施申报指南:
贵阳贵安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若干措施申报指南.pdf
2. 贵州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实施方案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为帮助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渡过难关、恢复发展,形成稳增长有力支撑,在落实好《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关于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发改财金〔2022〕271号)明确的各项政策措施基础上,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服务业普惠性纾困扶持措施
1.落实国家延续服务业增值税加计抵减政策,2022年对生产、生活性服务业纳税人当期可抵扣进项税额继续分别按10%、15%加计抵减应纳税额。(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
2.加大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免税力度,2022年4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适用3%征收率的应税销售收入,免征增值税;适用3%预征率的预缴增值税项目,暂停预缴增值税。(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
3.2022年至2024年对小规模纳税人、小型微利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实施“六税两费”(资源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印花税〔不含证券交易印花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按50%税额减征,已依法享受“六税两费”其他优惠政策的,可叠加享受。(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
4.对生产经营困难的中小企业、小型微利企业、个体工商户、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以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等纳税人自用的房产、土地,在2022年度免征3个月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
5.2021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对服务业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在此基础上,再减半征收企业所得税;对服务业个体工商户年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100万元的部分,在现行优惠政策基础上,减半征收个人所得税。2022年1月1日至2024年12月31日,对服务业小型微利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超过100万元但不超过300万元的部分,减按25%计入应纳税所得额,按20%的税率缴纳企业所得税。(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
6.对符合留抵退税政策条件的服务业小微企业,落实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小微企业可申请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在2022年底前可申请退还增量留抵税额;对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服务业、生态保护和环境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服务业企业按月全额退还增值税增量留抵税额,并一次性退还存量留抵税额。(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
7.在2025年12月31日前,对符合规定的重点群体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自办理个体工商户登记当月起,在3年(36个月)内按每户每年14400元为限额依次扣减其当年实际应缴纳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个人所得税。企业招用符合规定的重点群体人员,与其签订1年以上期限劳动合同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自签订劳动合同并缴纳社会保险当月起,在3年内按照实际招用人数给予定额每人每年7800元依次扣减增值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附加和企业所得税。(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8.加大中小微企业设备器具税前扣除力度,2022年度内中小微企业新购置的单位价值500万元以上的设备器具,折旧年限为3年的可选择一次性税前扣除,折旧年限为4年、5年、10年的可减半扣除。企业可按季度享受优惠,当年不足扣除形成的亏损,可按规定在以后5个纳税年度结转扣除。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可以享受。(责任单位:省税务局)
9.2022年落实国家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失业保险费率按1%执行。对不裁员、少裁员的企业继续实施普惠性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大型企业按企业及其职工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30%返还,中小微企业按90%返还,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可以享受。对餐饮、零售、旅游、民航、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企业实施阶段性失业保险费缓缴政策,经参保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同意,符合条件的企业可按规定缓缴失业保险费,期限不超过一年,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到期后用人单位应当缴纳相应的失业保险费。(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
10.聚焦以旅游产业化为核心的服务业创新发展十大工程,支持文化旅游、“一老一小”康养计划等企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并按规定落实培训补贴,支持服务业企业稳定岗位、吸纳就业。(责任单位: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税务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11.加大规上(限上)服务业企业支持力度,对新入统的企业每户给予10万元奖补。(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财政厅)
12.2022年被列为疫情中高风险地区所在的县级行政区域内承租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以及承租省级行政事业单位国有房屋的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022年减免6个月租金,其他地区减免3个月租金。各地可统筹各类资金,对承租非国有房屋的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给予适当帮扶。鼓励非国有房屋租赁主体在平等协商的基础上合理分担疫情带来的损失。对减免租金的房屋业主,2022年缴纳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确有困难的,鼓励各地根据条例授权和地方实际给予减免。因减免租金影响国有企事业单位业绩的,在考核中根据实际情况予以认可。(责任单位:省国资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机关事务局、省财政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13.鼓励在黔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争取2021年两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释放的资金,加大对困难行业特别是服务业领域的支持力度。鼓励在黔金融机构对符合续贷条件的服务业市场主体按正常续贷业务办理,不得盲目惜贷、抽贷、断贷、压贷,保持合理流动性,优先支持服务业困难企业;拟对企业实施抽贷、断贷的,应建立有关金融机构联合会商会审机制;加强在黔金融机构与餐饮、零售、住宿、旅游行业主管部门的信息共享,运用交易流水、经营用房租赁以及有关部门掌握的数据等信息,提升风险定价能力,更多发放信用贷款给予支持;引导在黔金融机构对符合条件的服务业外贸企业提供更便利的外汇收支服务;对受疫情影响暂时遇到困难、仍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餐饮、零售、住宿、旅游企业,积极通过调整还款付息安排、适度降低贷款利率、完善展期续贷衔接等措施进行纾困帮扶;小额贷款、融资租赁、典当行等地方金融组织根据餐饮、零售、住宿、旅游企业受疫情影响情况,酌情缓收或减免租金利息,降低企业运营成本。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发行公司信用类债券,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责任单位: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贵州证监局、省发展改革委、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民航贵州监管局)
14.充分发挥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能力,组织开展政金企对接活动,主动向金融机构推介服务业中小微企业融资需求。出台加强信用信息共享应用促进中小微企业融资的工作方案,推进省大数据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与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平台互联互通,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中小微企业金融的支持力度。(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大数据局、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保监局、省发展改革委)
15.积极争取人民银行优惠资金,有效降低服务业困难企业融资成本。鼓励我省地方法人银行争取人民银行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增量1%的激励资金和用好再贷款滚动额度,引导在黔金融机构加大对困难行业特别是服务业的倾斜力度。(责任单位: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保监局)
16.2022年继续推动在黔金融机构减费让利,继续落实好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行、支农支小再贷款利率下调政策,推动实际贷款利率在前期大幅降低基础上继续下行。督促指导降低银行账户服务收费、人民币转账汇款手续费、银行卡刷卡手续费等,减轻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经营成本压力。(责任单位:贵州银保监局、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省发展改革委)
17.引导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为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中小微企业提供融资增信支持,依法依约及时履行代偿责任,积极帮助受疫情影响企业续保续贷。支持有条件的地方向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注资、提供融资担保费用补贴。特别是针对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鼓励各级政策性担保机构对重点限额以上餐饮、零售企业和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小微企业弱化和创新反担保措施,合理确定担保费率。(责任单位: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商务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18.加强企业信用修复,对因存在失信行为在信用中国网站和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公示,并按规定申请信用修复的中小微服务业企业,申请资料齐全并符合修复条件的,自接到申请之日起,省级层面3个工作日内完成复审,帮助企业修复信用,引导企业诚信守法经营。(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
19.严格落实国务院印发的《保障中小企业款项支付条例》(国务院令第728号),扎实开展拖欠中小企业账款清查排查专项行动。坚决制止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行为,研究实施专项整治行动方案。开展涉企违规收费检查,组织部署全省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工作,针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涉企乱收费进行整治。(责任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20.落实省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人群重点场所重点行业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工作的通知》(黔疫防办发电〔2022〕24号)要求,对餐饮、零售、住宿、旅游、交通场站、邮政快递等行业重点人员开展定期核酸抽样检测,按100%比例补贴支持。(责任单位: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监管局、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邮政管理局,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21.2022年统筹安排省级消费券补助资金3亿元,重点用于中低收入人群在旅游、餐饮、购物、住宿消费等方面的补贴。(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二、餐饮业纾困扶持措施
22.对限额以上餐饮企业和大型电商外卖配送企业防疫、消杀等所需物资,由其生产经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解决。(责任单位: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23.引导互联网平台企业对疫情中高风险地区的困难中小商户下调技术服务费和佣金,对经营困难的中小商户实行技术服务费和佣金封顶优惠,降低餐饮商户经营成本。鼓励互联网平台对线上经营能力不足的中小商户提供上门服务指导,提升抗风险能力。(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市场监管局、省发展改革委)
24.鼓励保险机构结合餐饮企业实际,优化创新产品和服务,扩大因疫情导致餐饮企业营业中断损失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理赔效率,提升对餐饮企业的保障程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给予保费补贴。(责任单位:贵州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25.鼓励有条件的团餐企业在社区开展老年人助餐服务,由其生产经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给予适当支持。不得强制餐饮企业给予配套优惠措施。(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26.强化餐饮产品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增加健康、营养食品供给,制定黔菜标准和规范经营服务,打造黔菜品牌;减少流通环节成本,推动餐饮企业向供应链上游延伸,支持餐饮企业自建或共建“订单化、规模化、标准化”的食材直供基地,将稳定的餐饮需求转化为农产品长期生产订单;支持连锁餐饮企业和大型生鲜电商平台建设中央厨房,布局智能提货柜等配送网点,提高餐饮配送水平。(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农业农村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市场监管局,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27.优化提升餐饮服务质量,大力推进国家钻级酒家、贵州特色餐饮企业、生态黔菜示范店、体验店建设。加快推动夜间经济聚集区、美食街区改造提升,打造城市餐饮消费地标。壮大生态黔菜示范店、体验店,加强生态黔菜品牌推广。鼓励品牌连锁餐饮企业在省内星级景区新开门店,支持品牌餐饮企业在旅游旺季开展促销活动。(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三、零售业纾困扶持措施
28.对限额以上零售企业防疫、消杀等所需物资,由其生产经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解决。(责任单位: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29.加强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实施县域商业建设行动,促进农村消费扩容提质升级。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实施“快递进村”工程,鼓励发展“多站合一”的乡镇客货邮综合服务站、“一点多能”的村级寄递物流综合服务点,推进县乡村物流共同配送,促进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支持大型流通企业以县城和中心镇为重点下沉供应链。加快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推动建立长期稳定的产销对接关系。推动冷链物流服务网络向农村延伸,推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促进合作联营、成网配套。支持供销合作社开展县域流通服务网络建设提升行动,建设县域集采集配中心。(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农业农村厅、省邮政管理局、省供销合作社、省交通运输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30.鼓励保险机构结合零售企业实际,优化创新产品和服务,扩大因疫情导致零售企业营业中断损失保险的覆盖面,提高理赔效率,提升对零售企业的保障程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给予保费补贴。(责任单位:贵州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省商务厅、省财政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31.按照“季度有品牌、月月有活动、天天有促销”的要求,打造多彩贵州乐购四季促销品牌,持续办好春季多彩贵州花开消费季、夏季多彩贵州爽爽消费季、秋季多彩贵州美食消费季、冬季多彩贵州暖心消费季,利用“五一”“国庆”“元旦”“春节”等节日契机抓好促销月活动,扎实推进“黔菜美食”“老字号嘉年华”等品牌促销。(责任单位:省商务厅)
32.建立特色商品标准体系及企业产品名录,强化宣传推广,重点面向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目标市场提升品牌知名度。打造省内特色重点商品专业市场,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内外贸一体发展,对接全国大型连锁商超经营主体开设专店专区,支持特色商品企业建设直播电商间、直播基地,支持特色商品进景区、机场、商业街区、高铁站、高速公路服务区。(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33.大力推动“黔货出山”“粤味入黔”,重点建设粤港澳大湾区菜篮子“贵州基地”,以广州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为契机,加大有影响力、有贵州地域特色的优质农产品输入广东,建立相对稳定的市场渠道,满足当地多样化消费需求。(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农业农村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四、住宿业纾困扶持措施
34.对住宿业企业防疫、消杀等所需物资,由其生产经营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统筹协调解决。(责任单位: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35.鼓励提供订房服务的互联网平台企业下调住宿企业服务费标准,支持住宿企业降低经营成本,拓展市场客源。(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市场监管局)
36.实施以奖代补措施,在省级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中设立奖励资金,连续三年开展示范民宿项目评定并给予一定奖励。(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
37.2022年减免住宿企业锅炉、锅炉水(介)质等检验检测费用。(责任单位:省市场监管局)
38.政府采购住宿、会议、餐饮等服务项目时,严格执行经费支出额度规定,不得以星级、所有制等为门槛限制相关企业参与政府采购。(责任单位:省财政厅)
五、旅游业纾困扶持措施
39.对2021年评选的100家等级旅行社分类进行奖补。2022年对评选的100名多彩贵州“百佳”优秀导游每人给予3000元补助。在省级现代服务业专项资金中设立奖励资金,连续三年开展示范农家乐评定并给予一定奖励。(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发展改革委)
40.落实《文化和旅游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调整暂退旅游服务质量保证金相关政策的通知》(文旅发电〔2022〕61号)保证金退还政策,享受暂退保证金政策的旅行社,可申请将暂退比例提高至100%,补足保证金期限延至2023年3月31日。(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
41.通过各类线上平台适时发放全省通用旅游消费券,包括旅游线路、旅游景区、饭店、旅游商品、旅游交通等领域;支持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按规定举办各类旅游节庆活动,刺激旅游消费,提振市场信心;鼓励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根据各地实际面向国内外游客发放旅游消费券。(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42.结合疫情防控实际,稳妥推动“贵州人游贵州”活动。鼓励全省各级行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等组织开展的党建、红色教育等活动,委托旅行社代理安排旅游交通、住宿、餐饮、会务等相关事项,鼓励省内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开展研学实践活动。基层工会可使用会员会费组织工会会员开展红色、生态等主题教育活动。(责任单位: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总工会、省教育厅)
43.加大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申报流程宣传和培训力度,畅通企业申报通道,充分发挥基金的引导放大、招商引资功能,强化旅游基金对旅游市场主体培育功能。支持旅游企业申报省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提升企业恢复生产、研发能力,推进企业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扎实开展盘活闲置低效旅游项目攻坚行动,对部分符合基金投资条件、有市场前景、只需少量资金即可盘活的闲置低效旅游项目,通过加大基金支持力度、引导金融及社会资本注入等方式进行盘活。(责任单位: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和旅游厅、省财政厅、贵州金控集团)
六、公路水路铁路运输业纾困扶持措施
44.2022年1月1日至2022年12月31日,暂停铁路运输企业分支机构预缴增值税一年,对纳税人提供的轮客渡、公交客运、地铁、城市轻轨、出租车、长途客运、班车等公共交通运输服务取得的收入,免征增值税。(责任单位:省税务局、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
45.落实省交通运输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印发的《贵州省全面推广高速公路差异化收费实施方案》,2022年1月1日至2023年12月31日,按分路段、分时段、分支付方式、分车型(类)等方式,实行4至9.6折优惠。(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发展改革委)
46.落实省交通运输厅印发的《优化运输结构提升乌江运力实施方案》《优化运输结构提升乌江运能专项补助资金管理办法(暂行)》《优化运输结构提升乌江运能专项补助资金申报与核发实施细则(暂行)》,对水路运输船舶等符合条件的企业给予资金补助。(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47.落实财政部、交通运输部印发的《关于调整农村客运、出租车油价补贴政策的通知》(财建〔2022〕1号),建立企业“白名单”制度,将农村客运补贴资金和城市交通发展奖励资金直接发放到农村客运、旅游包车客运、公交车、出租车及水路客运等企业。2022年对符合中央财政既定标准的新能源公交车,继续给予购置补贴,并及时拨付,且退坡幅度低于非公共领域购置车辆。(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
48.积极争取中央财政进一步加大车辆购置税收入补助地方资金力度,支持公路、水运和综合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建设等。2022年推进一批枢纽场站项目建设,提高交通运输业服务质量。(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
49.鼓励有条件的地方积极通过年度财政预算、中长期财政规划、统筹上级转移支付、盘活存量资金等渠道安排资金用于存在困难的新能源出租车、城市公交运营等支出。(责任单位:省交通运输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50.鼓励金融机构按市场化原则对信用等级较高、承担疫情防控和应急运输任务较重的交通运输企业加大融资支持力度,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供企业清单向金融机构推介。(责任单位:人民银行贵阳中心支行、贵州银保监局、省交通运输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七、民航业纾困扶持措施
51.2022年暂停航空运输企业预缴增值税一年。(责任单位:省税务局、民航贵州监管局)
52.落实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的《民航机场设施项目投资管理暂行办法》,争取国家对民航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支持。对符合条件的安全能力建设项目,积极争取民航发展基金和各类补贴、补助资金。(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53.各地可根据实际需要,统筹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以及地方自有财力,支持航空运输企业和机场做好疫情防控。(责任单位:省财政厅,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
54.支持铜仁机场、遵义机场正式口岸建设和申报工作,进一步推动铜仁机场建设发展成为武陵山区域国际旅游机场。(责任单位:省商务厅、省发展改革委,铜仁市人民政府、遵义市人民政府)
55.持续跟进国家研究取消航空煤油价格中包含的海上运保费、港口费的政策,及时贯彻落实。(责任单位:民航贵州监管局)
八、保障措施
56.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全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工作协调议事机制,统筹推进有关工作。成立全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工作专班,指导帮助企业用足用好纾困助企各项政策措施,及时协调解决政策落地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回应社会诉求和关切,加强政策研究,跟踪研判困难行业企业恢复情况,强化政策落实情况督导检查等工作。
57.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要加大政策宣传推广力度,创新宣传方式,及时跟进解读,建立“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的机制,深入开展入企走访,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建立调度督导机制,明确落实国家和全省纾困助企政策工作台账,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进行调度,对执行落实工作进行督导。
58.各市(州)、各县(市、区、特区)人民政府和省有关部门要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国家“四个精准”“八个不得”疫情防控政策,坚决防止和避免“放松防控”和“过度防控”两种倾向,有效恢复和保持服务业发展正常秩序。
清镇市助企纾困明白卡
清镇市助企纾困明白卡:
教育惠民政策明白卡
教育惠民政策明白卡 | |||||||||||
学龄段 | 资助项目 | 资助标准 | 资助范围 | 经费分担 | 申请及评审 | 资助方式 | 备注 | ||||
中央 | 省 | 地 | 县 | ||||||||
学前教育阶段 | 保育教育费 | 500-800元/生﹒年 | 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各级各类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 | 中央、省根据各县实施情况给予奖补 | —— | —— | 按学年向学校申请 | 按学期发放 | |||
幼儿生活费 | |||||||||||
农村学前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 每生每天5元,按学生在校实际就餐天数核算,每年每生补助1000元 | 经相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普惠性农村学前教育学段学生 | 0% | 0% | 50% | 50% | 可向学生家长适当收取一定费用,提高供餐标准。 | 直接提供营养午餐 | |||
义务 教育 阶段 |
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补助 | 小学寄宿:1000元/年;非寄宿500元/年 初中寄宿:1250元/年;初中非寄宿625元/年 |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特殊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50% | 50% | —— | —— | 按学年(或学期)向学校申请 | 按学期发放 | ||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 每生每天6元,每年按200天算,每年每生补助1200元 | 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 67% | 10% | 15% | 8% | 可向学生家长适当收取一定费用,提高供餐标准。 | 直接提供营养午餐 | |||
普通高中教育 | 国家 助学金 |
一档:2500元/人·年;二档2000元/人·年;三档1500元/人 | 全日制正式学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 | 80% | 0% | 10% | 10% | 按学年向学校申请 | 按学期发放 (资助卡) |
||
国家免学费 | 按照物价部门审核的收费标准给予免除 | 具有正式学籍全日制在校的普通高中学生中建档立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和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 80% | 0% | 10% | 10% | 按学期向学校申请 | 直接按标准免除学费 | |||
地方免学费 | 按照物价部门审核的收费标准给予免除 | 具有正式学籍全日制在校的普通高中学生,户籍所在地属贵阳市民族乡和贫困乡 | 0% | 0% | 100% | 0% | 按学期向学校申请 | 直接免除学费 | |||
中等 职业 教育 |
国家 助学金 |
一档:1500元/人·年;二档2000元/人·年;三档2500元/人 | 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集中连片特困县所有农村学生(不含县城) | 80% | 0% | 10% | 10% | 按学期向学校申请 | 按学期发放 (中职卡) |
||
免学费 | 2000元/人·年 | 贵州省户籍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外省户籍学生按国家政策执行 | 80% | 0% | 10% | 10% | 按学期向学校申请 | 直接免除学费 | |||
国家奖学金 | 6000元/人·年 | 全日制正式学籍二年级及以上在校学生 | 100% | 按学年向学校申请 | 一次性发放 | ||||||
普通高中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学生资助 | 1900元/人·年 | 贵州省户籍全日制正式学籍高中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 | 0% | 0% | 50% | 50% | 按学段申请 | 汇入学生个人帐户(一卡通) | 在扶贫系统名单中有的学生可申请。省内高校就读的农村脱贫家庭学生在就读学校申请,省外高校就读的农村脱贫家庭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教育部门申请。 | |
中职教育阶段 | 1900元/人·年 | 贵州省户籍全日制正式学籍中职一、二年级在校学生 | 0% | 0% | 50% | 50% | 按学段申请 | 汇入学生个人帐户(一卡通) | |||
高等教育阶段 | 4830元/人·年(本)4500元/人·年(专) | 贵州省户籍全日制正式学籍高校阶段在校学生(本专科生) | 0% | 100% | —— | —— | 按学段申请 | 汇入学生个人帐户(一卡通) | |||
高等教育阶段 | 国家奖学金 | 8000元/人·年 | 全日制本专科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特别优秀的学生,全国每年5万名 | 100% | —— | —— | —— | 按学年向学校申请 | 一次性发放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5000元/人·年 | 全日制本专科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在校生3% | 100%(中央、部属高校) | —— | —— | —— | |||||
80%(省属高校) | 20% | —— | —— | ||||||||
80%(市属高校) | —— | 20% | —— | 按学年向学校申请 | 一次性发放 | ||||||
国家助学金 | 一档3800元/人·年; 二档3300元/人·年元,; 三档2800元元/人·年 | 全日制本专科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在校生20% | 100%(中央、部属高校) | —— | —— | —— | |||||
80%(省属高校) | 20% | —— | —— | ||||||||
80%(市属高校) | —— | 20% | —— | 按学年向学校申请(可同时申请国家奖学金或励志奖学金) | 按学期发放 | ||||||
生源地助学贷款 | 本、专科生: 1000-12000元/人·年; 研究生: 1000-16000元/人·年。 |
全日制高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 —— | —— | —— | —— | 在户口所在地县级资助中心申请 | 银行将款划至学生个人账户 | |||
师范生免费教育 | 免除学费、住宿费, 补助生活费 |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 | 100% | —— | —— | —— | 直接免除学费、住宿费 | 不能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不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 | |||
其 他 |
勤工助学 | 原则上不低于每小时8元 | 学校统筹安排 | —— | —— | —— | —— | 学校设置的优先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 |||
绿色通道 | 贫困新生无法筹措足额学费、住宿费,可先报到入学。学校为其办理入学手续后再根据核实后的困难情况给予相应的资助。 | —— | —— | —— | —— |
清镇市人才政策
清镇市结合贵州(清镇)职教城及自身实际,出台《关于支持引导贵州(清镇)职教城院校毕业生(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在清镇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全面支持职教城师生就业创业、提升学历技能等,充分发挥职教城人才优势,打造青年人才集聚高地,以“强人才”助力“强省会”。
除本科院校毕业生外,《措施》还覆盖了贵州(清镇)职教城院校的大专毕业生,鼓励职业技能人才在清镇市就业创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效衔接。鼓励青年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考中定向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人员,服务期内通过考核的“三支一扶”人员优先聘用到所服务乡镇的事业单位工作。高校毕业生在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领办、创办农业企业的可获得10000元一次性自主创业补贴。
贵州(清镇)职教城院校毕业生及其他普通高等学院毕业生到清镇市就业创业的,可在安家费、购房补贴、人才公寓租住补贴、落户、创业、提升学历、提升技能等方面获得扶持。根据学历职称不同,可申请12000元至60000元的一次性安家费;在清镇市创业的,最高可获得10000元的自主创业补贴,并可申请最高20万元、期限不超过三年的创业担保贷款“青鸟贷”,贷款利息由财政补贴;在清镇市内购买住房的,可申请每平方米500元至1000元的购房优惠;户籍迁移享受7×24小时全天候“零门槛”落户服务,即来即办,且最高可获得10000元一次性落户补贴;符合特殊人才认定的毕业生,可不受学历、任职资格限制,直接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措施》还设立了院校荐才贡献奖,支持贵州(清镇)职教院校申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并开办清镇企业大专及以上定制班。院校推荐毕业生在清镇本地就业创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荐才奖励。院校与清镇市内企业开办大专及以上定制班,学员毕业后留在企业就业的,学校和企业最高可分别同时获得每人3000元的奖励。
清镇市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可申报社会保险补贴;认定为就业见习基地的,可申报见习生活补助、人身意外伤害及住院医疗商业保险补贴;全职引进符合《贵阳贵安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要求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最高可获得每人3000元的企业薪酬补贴。
2022年,清镇市将提供超过10000个就业岗位,筹备900套人才保障住房,吸引至少6000名大专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留清来清就业创业,最大限度激发清镇市青年人才队伍活力。
涉企优惠政策汇编-社会保障
1.对在疫情期间承诺不裁员、少裁员的符合稳岗返还条件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由原来的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提高到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统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李霞、罗祥鲲 0851- 858537267
2.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或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标准确定。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统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李霞、罗祥鲲 0851- 858537267
3.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无法满足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受影响。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统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 85837321;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陈娟 0851-88655343
4.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可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可降至国家规定的5%;对确实无力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中小企业,符合缓缴条件的,最长可允许企业缓缴1年;未及时缴存的,其职工补缴之后视为正常缴存。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统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联系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卢韡 0851-85360032
5.将失业保险金计算标准统一上调为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90%。
《贵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确保失业保险金发放的函》(黔人社函〔2020〕49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李霞、罗祥鲲 0851- 858537267
6.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19%降至16%。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20〕87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 85837321
7.从2020年2月到6月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从2020年2月到4月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20〕87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 85837321;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陈娟 0851-88655343
8.2020年6月底前,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在此期间,一线的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人员及因疫情需要隔离或者暂时受疫情影响导致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能正常还款的职工,不做逾期处理。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20〕87号)
联系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卢韡 0851-85360032
9.2020年6月30日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企业,经与职工充分协商并提出缓缴和补缴方案后,可缓缴住房公积金。缓缴方案应明确单位缴存部分和个人缴存部分的处理方式,补缴方案应明确补缴的具体时间和金额。企业缓缴期间,职工缴存时间连续计算,不影响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落实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的通知》(黔建房资监通〔2020〕26号)
联系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卢韡 0851-85360032
10.自2020年2月起至2020年6月,在各市、州和贵安新区参保的除机关事业单位外的其他各类用人单位,以及电力、铁路系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基本段单位缴费部分执行减半征收,大额医疗救助等不列入减征范围。
《贵州省医疗保障局 贵州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关于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实施意见》(黔医保发〔2020〕18号)
联系人:省医疗保障局 易磊 0851-85941683
11.在各隶属海关通关现场设立专用窗口和绿色通道,为疫情防控物资和企业复工复产物资提供快速通关便利。对外公布贵阳海关防控物资快速通关专用窗口联系人、联系方式、操作指南。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对专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做到即到即提,实现通关“零延时”。
综合运用两步申报、提前申报、汇总申报、担保放行等作业模式支持企业快速通关。进口疫情防控物资特殊情况下可先登记放行,再补办相关手续,属于疫情捐赠物资的,补办减免税手续。
对用于治疗、预防、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苗、血液制品、试剂等特殊物品,可凭相关主管部门证明予以放行;暂停境外捐赠医疗器械备案登记,对于未在我国注册/备案的捐赠医疗器械,凭省级医疗器械主管部门的证明快速放行。
《贵阳海关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帮扶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通知》(黔关便函〔2020〕92号)
联系人:贵阳海关 综合业务一处 潘兴鹏 0851-85786308
12.缓交社会保险费。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确实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企业,经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批准,可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职工可按规定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缓缴期满后,企业足额补缴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影响参保人员个人权益。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20〕87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85837321;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陈娟0851-88655343
13.支持企业稳定现有岗位。对在疫情期间承诺不裁员、少裁员的符合稳岗返还条件的参保中小企业,返还标准由原来的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提高到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或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标准确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20〕87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李霞 罗祥鲲 0851-85837267
14.从2020年2月起至2020年6月止,对参加社会保险的中小微企业、以单位形式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免征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黔人社发〔2020〕2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85837321;省社会保险事业局 陈娟 0851-88655343
15.从2020年2月起至2020年4月止,对参加社会保险的各类大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减半征收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黔人社发〔2020〕2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85837321;省社会保险事业局 陈娟 0851-88655343
16.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参保单位(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经市(州)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按有关规定对应缴三项社会保险费申请缓缴。缓缴执行期为2020年内,缓缴期限最长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缓缴期满后1个月内,由参保单位及时办理补缴。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黔人社发〔2020〕2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85837321;省社会保险事业局 陈娟 0851-88655343
17.从2019年1月1日起,全省统一按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作为核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及计发基本养老金的专用指标。从2019年1月1日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在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至300%之间自主选择缴费基数。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9〕62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85837321
点击上图阅读《惠企政策汇编》
近日,省发展改革委编制了《贵州省惠企政策汇编(2022年第一辑)》,进一步推动各项惠企政策措施落地落实,激发市场主体发展生机和活力,稳定经济健康发展。
据了解,《政策汇编》主要围绕《贵州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扎实稳住经济一揽子政策措施的任务清单》《2022年“多彩贵州·助商惠民”促消费专项行动方案》《贵州省工业企业纾困解难实施方案》《贵州省促进服务业领域困难行业恢复发展实施方案》等4 个政策文件,按照申报办理类、免申即享类、普惠公开类等3个类别收集整理了惠企政策,明确了每条政策的申请条件、申报材料、审核流程、兑现形式、兑现条件、兑现渠道等具体内容,并提供了政策发布部门和单位的政策咨询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畅通政策咨询落实渠道。
省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政策汇编》今后将不断进行完善和动态更新,帮助市场主体用最少的时间全面、完整地了解政策办理流程,用最短的时间完成政策兑现。
教育惠民政策明白卡 | |||||||||||
学龄段 | 资助项目 | 资助标准 | 资助范围 | 经费分担 | 申请及评审 | 资助方式 | 备注 | ||||
中央 | 省 | 地 | 县 | ||||||||
学前教育阶段 | 保育教育费 | 500-800元/生﹒年 | 经教育行政部门审批设立的各级各类普惠性幼儿园就读的家庭经济困难儿童 | 中央、省根据各县实施情况给予奖补 | —— | —— | 按学年向学校申请 | 按学期发放 | |||
幼儿生活费 | |||||||||||
农村学前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 每生每天5元,按学生在校实际就餐天数核算,每年每生补助1000元 | 经相关部门批准设立的普惠性农村学前教育学段学生 | 0% | 0% | 50% | 50% | 可向学生家长适当收取一定费用,提高供餐标准。 | 直接提供营养午餐 | |||
义务 教育 阶段 |
城乡义务教育家庭经济困难生活费补助 | 小学寄宿:1000元/年;非寄宿500元/年 初中寄宿:1250元/年;初中非寄宿625元/年 |
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含特殊学校)、县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 50% | 50% | —— | —— | 按学年(或学期)向学校申请 | 按学期发放 |
||
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 | 每生每天6元,每年按200天算,每年每生补助1200元 | 全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 | 67% | 10% | 15% | 8% | 可向学生家长适当收取一定费用,提高供餐标准。 | 直接提供营养午餐 | |||
普通高中教育 | 国家 助学金 |
一档:2500元/人·年;二档2000元/人·年;三档1500元/人 | 全日制正式学籍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在校生 | 80% | 0% | 10% | 10% | 按学年向学校申请 | 按学期发放 (资助卡) |
||
国家免学费 | 按照物价部门审核的收费标准给予免除 | 具有正式学籍全日制在校的普通高中学生中建档立卡学生、家庭经济困难残疾学生、农村低保家庭学生和农村特困救助供养学生 | 80% | 0% | 10% | 10% | 按学期向学校申请 | 直接按标准免除学费 | |||
地方免学费 | 按照物价部门审核的收费标准给予免除 | 具有正式学籍全日制在校的普通高中学生,户籍所在地属贵阳市民族乡和贫困乡 | 0% | 0% | 100% | 0% | 按学期向学校申请 | 直接免除学费 | |||
中等 职业 教育 |
国家 助学金 |
一档:1500元/人·年;二档2000元/人·年;三档2500元/人 | 全日制正式学籍在校一、二年级涉农专业学生和非涉农专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集中连片特困县所有农村学生(不含县城) | 80% | 0% | 10% | 10% | 按学期向学校申请 | 按学期发放 (中职卡) |
||
免学费 | 2000元/人·年 | 贵州省户籍全日制正式学籍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外省户籍学生按国家政策执行 | 80% | 0% | 10% | 10% | 按学期向学校申请 | 直接免除学费 | |||
国家奖学金 | 6000元/人·年 | 全日制正式学籍二年级及以上在校学生 | 100% | 按学年向学校申请 | 一次性发放 | ||||||
普通高中 | 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学生资助 | 1900元/人·年 | 贵州省户籍全日制正式学籍高中一、二、三年级在校学生 | 0% | 0% | 50% | 50% | 按学段申请 | 汇入学生个人帐户(一卡通) | 在扶贫系统名单中有的学生可申请。省内高校就读的农村脱贫家庭学生在就读学校申请,省外高校就读的农村脱贫家庭学生在户籍所在地教育部门申请。 | |
中职教育阶段 | 1900元/人·年 | 贵州省户籍全日制正式学籍中职一、二年级在校学生 | 0% | 0% | 50% | 50% | 按学段申请 | 汇入学生个人帐户(一卡通) | |||
高等教育阶段 | 4830元/人·年(本)4500元/人·年(专) | 贵州省户籍全日制正式学籍高校阶段在校学生(本专科生) | 0% | 100% | —— | —— | 按学段申请 | 汇入学生个人帐户(一卡通) | |||
高等教育阶段 | 国家奖学金 | 8000元/人·年 | 全日制本专科中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特别优秀的学生,全国每年5万名 | 100% | —— | —— | —— | 按学年向学校申请 | 一次性发放 | ||
国家励志奖学金 | 5000元/人·年 | 全日制本专科二年级以上(含二年级)品学兼优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在校生3% | 100%(中央、部属高校) | —— | —— | —— | |||||
80%(省属高校) | 20% | —— | —— | ||||||||
80%(市属高校) | —— | 20% | —— | 按学年向学校申请 | 一次性发放 | ||||||
国家助学金 | 一档3800元/人·年; 二档3300元/人·年元,; 三档2800元元/人·年 | 全日制本专科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高校在校生20% | 100%(中央、部属高校) | —— | —— | —— | |||||
80%(省属高校) | 20% | —— | —— | ||||||||
80%(市属高校) | —— | 20% | —— | 按学年向学校申请(可同时申请国家奖学金或励志奖学金) | 按学期发放 | ||||||
生源地助学贷款 | 本、专科生: 1000-12000元/人·年; 研究生: 1000-16000元/人·年。 |
全日制高校中经济困难的本专科生(含高职生)、研究生和第二学士学位学生 | —— | —— | —— | —— | 在户口所在地县级资助中心申请 | 银行将款划至学生个人账户 | |||
师范生免费教育 | 免除学费、住宿费, 补助生活费 |
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师范生 | 100% | —— | —— | —— | 直接免除学费、住宿费 | 不能办理生源地助学贷款,不享受国家助学金和励志奖学金 | |||
其 他 |
勤工助学 | 原则上不低于每小时8元 | 学校统筹安排 | —— | —— | —— | —— | 学校设置的优先向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勤工助学岗位 | |||
绿色通道 | 贫困新生无法筹措足额学费、住宿费,可先报到入学。学校为其办理入学手续后再根据核实后的困难情况给予相应的资助。 | —— | —— | —— | —— |
清镇市结合贵州(清镇)职教城及自身实际,出台《关于支持引导贵州(清镇)职教城院校毕业生(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在清镇就业创业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提出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全面支持职教城师生就业创业、提升学历技能等,充分发挥职教城人才优势,打造青年人才集聚高地,以“强人才”助力“强省会”。
除本科院校毕业生外,《措施》还覆盖了贵州(清镇)职教城院校的大专毕业生,鼓励职业技能人才在清镇市就业创业,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产业链有效衔接。鼓励青年人才向基层一线流动,投身乡村振兴事业。在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招考中定向招募西部计划志愿者、特岗教师、“三支一扶”等人员,服务期内通过考核的“三支一扶”人员优先聘用到所服务乡镇的事业单位工作。高校毕业生在12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领办、创办农业企业的可获得10000元一次性自主创业补贴。
贵州(清镇)职教城院校毕业生及其他普通高等学院毕业生到清镇市就业创业的,可在安家费、购房补贴、人才公寓租住补贴、落户、创业、提升学历、提升技能等方面获得扶持。根据学历职称不同,可申请12000元至60000元的一次性安家费;在清镇市创业的,最高可获得10000元的自主创业补贴,并可申请最高20万元、期限不超过三年的创业担保贷款“青鸟贷”,贷款利息由财政补贴;在清镇市内购买住房的,可申请每平方米500元至1000元的购房优惠;户籍迁移享受7×24小时全天候“零门槛”落户服务,即来即办,且最高可获得10000元一次性落户补贴;符合特殊人才认定的毕业生,可不受学历、任职资格限制,直接申报高级专业技术职称。
《措施》还设立了院校荐才贡献奖,支持贵州(清镇)职教院校申报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并开办清镇企业大专及以上定制班。院校推荐毕业生在清镇本地就业创业,最高可获得20万元荐才奖励。院校与清镇市内企业开办大专及以上定制班,学员毕业后留在企业就业的,学校和企业最高可分别同时获得每人3000元的奖励。
清镇市企业吸纳毕业生就业的,可申报社会保险补贴;认定为就业见习基地的,可申报见习生活补助、人身意外伤害及住院医疗商业保险补贴;全职引进符合《贵阳贵安重点产业人才需求目录》要求的专业技术(技能)人才,最高可获得每人3000元的企业薪酬补贴。
2022年,清镇市将提供超过10000个就业岗位,筹备900套人才保障住房,吸引至少6000名大专以上学历高校毕业生留清来清就业创业,最大限度激发清镇市青年人才队伍活力。
1.对在疫情期间承诺不裁员、少裁员的符合稳岗返还条件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由原来的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提高到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统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李霞、罗祥鲲 0851- 858537267
2.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或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标准确定。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统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李霞、罗祥鲲 0851- 858537267
3.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无法满足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企业,可申请缓缴社会保险费,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职工各项社会保险待遇不受影响。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统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 85837321;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陈娟 0851-88655343
4.对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可申请降低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最低可降至国家规定的5%;对确实无力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的中小企业,符合缓缴条件的,最长可允许企业缓缴1年;未及时缴存的,其职工补缴之后视为正常缴存。
《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坚决统筹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和脱贫攻坚战全力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
联系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卢韡 0851-85360032
5.将失业保险金计算标准统一上调为一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的90%。
《贵州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关于确保失业保险金发放的函》(黔人社函〔2020〕49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李霞、罗祥鲲 0851- 858537267
6.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单位缴费比例从19%降至16%。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20〕87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 85837321
7.从2020年2月到6月对中小微企业免征企业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单位缴费,从2020年2月到4月对大型企业减半征收。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20〕87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 85837321;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陈娟 0851-88655343
8.2020年6月底前,企业可按规定申请缓缴住房公积金,在此期间,一线的医护人员、疫情防控人员及因疫情需要隔离或者暂时受疫情影响导致住房公积金贷款不能正常还款的职工,不做逾期处理。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20〕87号)
联系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卢韡 0851-85360032
9.2020年6月30日前,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的企业,经与职工充分协商并提出缓缴和补缴方案后,可缓缴住房公积金。缓缴方案应明确单位缴存部分和个人缴存部分的处理方式,补缴方案应明确补缴的具体时间和金额。企业缓缴期间,职工缴存时间连续计算,不影响职工正常提取和申请住房公积金贷款。
《贵州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关于妥善应对新冠肺炎疫情落实住房公积金阶段性支持政策的通知》(黔建房资监通〔2020〕26号)
联系人: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卢韡 0851-85360032
10.自2020年2月起至2020年6月,在各市、州和贵安新区参保的除机关事业单位外的其他各类用人单位,以及电力、铁路系统,职工基本医疗保险(生育保险)基本段单位缴费部分执行减半征收,大额医疗救助等不列入减征范围。
《贵州省医疗保障局 贵州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关于阶段性减征职工基本医疗保险费的实施意见》(黔医保发〔2020〕18号)
联系人:省医疗保障局 易磊 0851-85941683
11.在各隶属海关通关现场设立专用窗口和绿色通道,为疫情防控物资和企业复工复产物资提供快速通关便利。对外公布贵阳海关防控物资快速通关专用窗口联系人、联系方式、操作指南。按照特事特办原则,对专用于疫情防控的进口物资做到即到即提,实现通关“零延时”。
综合运用两步申报、提前申报、汇总申报、担保放行等作业模式支持企业快速通关。进口疫情防控物资特殊情况下可先登记放行,再补办相关手续,属于疫情捐赠物资的,补办减免税手续。
对用于治疗、预防、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苗、血液制品、试剂等特殊物品,可凭相关主管部门证明予以放行;暂停境外捐赠医疗器械备案登记,对于未在我国注册/备案的捐赠医疗器械,凭省级医疗器械主管部门的证明快速放行。
《贵阳海关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帮扶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外贸平稳发展的通知》(黔关便函〔2020〕92号)
联系人:贵阳海关 综合业务一处 潘兴鹏 0851-85786308
12.缓交社会保险费。对受疫情影响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确实无力足额缴纳社会保险费的中小企业,经参保地社保经办机构批准,可缓缴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费,缓缴期限最长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职工可按规定依法享受社会保险待遇。缓缴期满后,企业足额补缴缓缴的社会保险费,不影响参保人员个人权益。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20〕87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85837321;省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 陈娟0851-88655343
13.支持企业稳定现有岗位。对在疫情期间承诺不裁员、少裁员的符合稳岗返还条件的参保中小企业,返还标准由原来的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50%提高到不超过上年度实际缴纳失业保险费的100%。对面临暂时性生产经营困难且恢复有望、坚持不裁员或少裁员的参保企业,返还标准可按6个月的当地月人均失业保险金和参保职工人数确定,或按6个月的企业及其职工应缴纳社会保险费50%的标准确定。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扶持企业复工复产促进农民工返岗就业政策二十四条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20〕87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李霞 罗祥鲲 0851-85837267
14.从2020年2月起至2020年6月止,对参加社会保险的中小微企业、以单位形式参加社会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免征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黔人社发〔2020〕2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85837321;省社会保险事业局 陈娟 0851-88655343
15.从2020年2月起至2020年4月止,对参加社会保险的各类大型企业,民办非企业单位、社会团体等各类社会组织减半征收三项社会保险单位缴费部分。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黔人社发〔2020〕2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85837321;省社会保险事业局 陈娟 0851-88655343
16.受疫情影响生产经营出现严重困难的参保单位(含参加企业基本养老保险的事业单位),经市(州)级以上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行政部门批准,可按有关规定对应缴三项社会保险费申请缓缴。缓缴执行期为2020年内,缓缴期限最长6个月,缓缴期间免收滞纳金,缓缴期满后1个月内,由参保单位及时办理补缴。
《贵州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贵州省财政厅 国家税务总局贵州省税务局关于阶段性减免企业社会保险费的通知》(黔人社发〔2020〕2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85837321;省社会保险事业局 陈娟 0851-88655343
17.从2019年1月1日起,全省统一按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作为核定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个人缴费工资基数上下限及计发基本养老金的专用指标。从2019年1月1日起,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体工商户和灵活就业人员,在全省全口径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60%至300%之间自主选择缴费基数。
《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降低社会保险费率综合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函〔2019〕62号)
联系人: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 张奥霆 0851-85837321
在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方面,结合企业纳税总额、数据填报等情况,对首次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给予最高10万元补助,对到期连续申请重新认定成功的高新技术企业给予最高20万元补助,对新成为规模以上企业的高新技术企业或首次获得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规模以上企业,再给予20万元补助。根据《贵阳市关于进一步加快科技创新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每年对纳入统计监测企业的研究开发活动情况进行评估,以评估结果为参考,以年度企业可享受税前加计扣除的研发费用金额为基数,按照相关标准给予后补助。此外,通过贵阳市科技创新引导基金,破解科技创新中小企业融资难。
在激发创新创业活力方面,对新认定的市级、省级、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分别给予30万元、50万元、80万元补助;对新认定的市级、省级、国家级众创空间,分别给予20万元、30万元、50万元补助;基于年度运营情况,每年给予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最高15万元、省级和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最高20万元运营补助;每年给予市级众创空间最高10万元、省级和国家级众创空间最高15万元运营补助。每年开展市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培育认定工作,对新获批的市级、省级、国家级技术转移示范机构,分别给予10万元、20万元、30万元补助。对高校应届毕业生和毕业两年内的高校毕业生在贵阳开展科技创业的,根据创业项目的创新性、针对性和发展性,项目研究方案的可行性、科学性,项目申报单位的研究能力等方面,择优分5万元、10万元两档给予支持。
在加强对科技人才服方面,每年遴选20名左右学术功底扎实、专业水平较高、创新能力较强、发展潜力较大的科技人才进行重点培养。对符合贵阳发展布局,在重点产业领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掌握核心技术或自主创新能力,想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到贵阳创新创业的海内外高层次科技人才,最高给予500万元科研项目启动经费支持。此外,还将从加速高水平科研人才汇聚、加强人才关心关爱、支持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引才育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