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城清镇
历史沿革
(本信息更新于2024年8月)
清镇市地处黔中腹地,苗岭山脉北坡,乌江中游鸭池河南岸,位于东经106°07'~106°33',北纬26°21'~26°59'。东连省会贵阳观山湖区,东南接花溪区,东南和南面大部与贵安新区接壤,南和西南与安顺市平坝区山水相连,西、北、东北以三岔河、鸭池河、猫跳河为天然界线,分别与毕节市织金县、黔西县、贵阳市修文县和白云区相望。市境东西宽约42.6千米,南北长约55.7千米,总面积1386.6平方千米。市人民政府驻百花社区百花路,距贵阳市人民政府驻地22千米。
清镇市境很早就有人类居住、活动。被认定为旧石器晚期遗址的有站街镇条子场村穿洞、流长苗族乡杨院村雷神坡排洞等;旧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城区西郊的凉伞洞;商周时期的遗址有卫城镇新桥村黄家洞。上述遗址的发掘和认定,把清镇的历史上延至1万年以前。
清镇殷周时期属鬼方。春秋时期属牂牁古国。战国时属大夜郞国。汉代属牂牁郡。唐、宋为羁縻清州。元为亦溪不薛(水西)宣慰司六慕则溪。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建威清卫,崇祯三年(1630)置镇西卫。清康熙二十六年六月二十二日(1687年7月30日),裁威清、镇西两卫和赫声、威武二所,以其辖境合并建县,取威清之“清”、镇西之“镇”,定名清镇县,隶安顺府。至此,清镇以县为建置载入中国史册。
民国元年(1912)1月,沿清制,清镇县仍隶安顺府。民国3年,清镇属贵西道。民国9年,贵州裁道,清镇县直隶于省,列二等县。民国24年6月,贵州省实施行政督察区制,全省设11个行政督察区,清镇直隶于省。
1949年,清镇县解放,属贵阳专区,贵阳专区更名为贵定专区后,属贵定专区。
1956年,划归安顺专区。
1958年,划为贵阳市郊区县。
1963年,复归安顺专区。
1992年,清镇撤县设市。
1995年,清镇市由贵州省直辖。
1996年,清镇市由贵州省委托贵阳市管辖。
2002年,新建青龙街道;
2003年,青龙街道办事处挂牌成立。
2011年,推行基层体制改革试点,红新社区、新岭社区挂牌成立。
2012年,举行清镇市撤销青龙街道暨社区服务中心授牌仪式,红塔、巢凤、百花社区服务中心挂牌成立,百花湖乡划入观山湖区,全市有14个乡镇(社区)。
2014年,国务院同意设立贵安新区,清镇市7村(居)移交贵安新区托管,为清镇市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20年,清镇市撤销红新社区、新岭社区、红塔社区、巢凤社区、百花社区、乡愁社区、时光社区7个社区,将上述7个社区辖区进行整合,设立青龙山、滨湖、巢凤3个街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