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信息
清镇市聚焦农村“五治” 助力乡村“宜居宜业”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年来,清镇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坚持人民至上,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积极响应省委、省政府“四在农家·和美乡村”的工作部署,聚焦“小切口、大民生”,以农村“五治”(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为重要抓手,全力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有效带动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活力提升。

一是聚焦“治房”,坚持“清、建、管、用”一体推进。2024年,全面摸清宅基地、农房的底数和现状,并分类建立台账;全面完成宜居农房改造1300户,盘活旅居农房164栋,培训农村建筑工匠217人,常态化实施动态新增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28户,整治农村“空心房”82栋;深入巩固提升农村“治房”工作成果。2025年,实施“治房”项目4个,即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21户,整治拆除农村“空心房”95栋(处),培训轮训农村建筑工匠80人次,因地制宜改造旅居农房167户。截至目前。常态化开展农村住房安全排查整治工作,重点推进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改造,计划改造21户,目前乡镇上报41户,相关方案已初步拟定。积极整治拆除农村“空心房”95栋,已摸排整治名单,已初步拟定方案。计划开展80人次的培训轮训,目前初步方案已经拟订。在旅居农房改造方面,计划因地制宜改造167户,目前已组织检测单位与乡镇就鉴定费用、分工及时间安排等事宜达成一致。

二是聚焦“治水”,坚持“三水同治”一体实施。按照“城乡供水一体治、生活污水分类治、黑臭水体集中治”,创新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三制”,因地制宜采取治理措施,做到“一村一策”。2024年,全面完成2个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人口1万人,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人口89.25%;完成2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提升1套农村集中式污水处理设施工程,完成8个乡镇生活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73%,农村黑臭水体动态清零。2025年,实施“治水”项目3个,即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人口5.9万人,实施6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开展2个村农村生活污水巩固提升治理。截至目前,大麦西水厂供水保障工程,水厂部分建设投资3654.6万元,方案已编制完成,预计6月底完成项目手续办理启动建设,9月30日前建设通水6个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项目,投资1106万,目前项目可研已编制完成,正在办理前期手续,争取4月动工。2个村(卫城镇东门村、流长乡大岩村)农村生活污水巩固提升治理项目,目前项目方案已编制完成,争取4月动工。非PPP设施运维项目,目前已完成服务单位采购,计划2月底签订合同,第三方进场运维。

三是聚焦“治垃圾”坚持“五个环节”一体发力。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的全链条。2024年,全面完成35个自然村寨(组)收集收运点改善提升;完成配置农村垃圾分类收运设施310个,设置农村垃圾分类收集点(亭)155个;建成农村秸秆综合利用示范点2个并完成验收,秸秆机收面积约15000亩,还田面积5200亩,共收集利用秸秆9000吨;建立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示范点3个,19户实现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2025年,实施“治垃圾”项目1个,即更新自然村寨生活垃圾收集收运设施300个。截至目前,已将2025年我市农村“治垃圾”村庄收集收运设施300个任务分解至各乡镇。

四是聚焦“治厕”,坚持“三个同治”一体治理。按照“治厕治水同治、室内室外同治、公厕私厕同治”原则,做到应改尽改、应建尽建。探索推进农村厕所运维管理工作解“治厕”难题,2024年,巩固提升改造农村户厕378户,完成问题厕所整改171户;健全农村卫生厕所县、乡、村三级长效管护运维体系。2025年,实施“治厕”项目3个,即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010户。建设治厕治水同治试点3个,建设农村厕所管护运维体系试点1个;截至目前,新建农村户用卫生厕所1010户,已全部开工,完工964户,完工率95.45%,完成验收735户,验收率72.77%。

五是聚焦“治风”,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一体推进。2024年,清镇市开展宣传活动1200余场次,发放倡议书、文创产品6万余份,市级以上媒体累计刊发农村“五治”、乡村振兴等宣传报道1400余条次;打造“红蓝马甲花围腰”“走亲小队”“让爱轻装上阵”等12个县级新时代文明实践项目;持续推进农村丧葬习俗改革,指导各乡(镇、街道)制定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管理制度;处置12345热线“治风”类案件159起,处置率100%,向清镇市纪委监委移交4起“治风”案件线索。2025年,实施“治风”项目1个,即新建农村公益性生态公墓5座。截至目前,全面完成选址,正在进行地勘测图,拟开展申报资料的准备。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