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信息
清镇马陇村:乡村振兴与文化传承双丰收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贵州省清镇市流长苗族乡西北面的马陇村,因马陇冲而得名,三面环山,白猫河蜿蜒而过,曾是古代商道的重要节点。近年来,这座拥有数百年历史的苗族村落,在乡村振兴与民族文化传承中焕发出新活力。

商道兴衰见证历史变迁

马陇冲的地理优势曾使其成为织金至贵阳商道的必经之地。据史料记载,清康熙年间,马陇属安里化龙乡,民国时期属流长乡。1958年起,马陇历经多次行政区划调整,2013年与原盖陇村合并为如今的马陇村。

白猫河渡口曾是商贾云集之所。当地村民回忆,旧时客商需乘船渡河,马陇村因地势平坦、交通便利,成为歇脚食宿的首选,小店子由此得名。尽管商道随交通改善逐渐消失,但古道旁乾隆年间的修路石刻、淹没在杂草间的青石板路,仍默默诉说着往昔繁华。

立体农业铺就致富路

马陇村地势东高西低,最高峰公鸡山海拔1310米,与母鸡山遥相呼应。依托独特地形与温和气候,当地形成玉米、油菜、蔬菜、烤烟等立体种植格局。上世纪90年代,马陇冲成为杂交玉米制种基地,村民收入显著提升。

养殖业同样蓬勃发展。散养黄牛远销花溪、扎佐市场,生态猪通过“合作社+农户”模式与贵阳公交集团建立长期合作。村支书介绍,全村已实现户户通自来水、道路硬化率100%,电信、移动、广电宽带全覆盖,为农产品出山提供坚实保障。

民族文化绽放时代光彩

马陇村90%以上为苗族,以歪梳苗为主,兼有红线苗、白苗。歪梳苗女性服饰以刺绣、蜡染为特色,上衣两襟交叉绣满花纹,下着青色百褶裙,整套服饰制作需经数十道工序。

每年正月十九的“跳花坡”是苗族同胞最盛大的节日。芦笙舞、棍拳芦笙舞等非遗项目轮番上演,其中棍拳芦笙舞曾亮相贵州省少数民族运动会,并赴上海、天津等地展演。花树祈福、倒花树等传统习俗虽因安全考虑有所调整,但核心文化内涵得以延续。

政策赋能开启新篇章

在乡村振兴政策支持下,马陇村基础设施持续升级,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并进。新建的党群服务中心、文化长廊成为村民精神文化生活新阵地,幼儿园、机耕道等民生工程惠及千家万户。如今,马陇村正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续写团结奋进的新故事。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