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五”普法规划实施以来,清镇市坚持将法治宣传教育作为基础性工程来抓,建立完善多层次、全覆盖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制度机制,不断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实现普法向广度覆盖、深度拓展,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氛围蔚然成风,绘就了和谐稳定的平安画卷。
一是掌好“方向舵” 构建法治宣传“大格局”。强化组织保障聚合力。市依法治市委员会守法普法协调小组,统筹协调法治宣传工作。压实普法责任促落实。全面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每年年初制定普法与依法治理工作要点,细化明确部门普法责任,同时将普法责任履行情况纳入法治建设考核和党政主要负责人年度述法重要内容,倒逼责任落实。
二是织密“宣传网” 弹好法治润心“合奏曲”。聚焦社会公众“关键群体”。紧盯《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防电信网络诈骗等与群众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积极开展“法律六进”活动。聚焦青少年“关键对象”。为全市中小学全覆盖配备法治副校长和法治辅导员,聚焦防范校园欺凌、校园周边安全等关键问题和领域,开设普法讲座。聚焦营商环境“关键领域”,组织律师为全市民营企业提供点对点法律服务,帮助企业规避法律风险,全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聚焦农村“关键少数”。开展“法律明白人”培养工程。为进一步推动法治乡村建设,助力乡村振兴,充分发挥“法律明白人”在开展乡村法治宣传教育、化解矛盾纠纷,参与社会治理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全面实现225个村(居)“法律明白人”全覆盖,1200余名“法律明白人”持证上岗。
三是延伸“治理链” 筑牢法治服务“保护网”。深化基层依法治理。紧盯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重点领域等重点人群,整合网格员、派出所、司法所等力量,扎实调解矛盾纠纷。成立了婚姻家庭、信访、医疗、生态环保、民商事、退役军人、知识产权、商会等行业性专业性人民调解组织11个。创优公共法律服务。设立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1个、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12个、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232个,初步形成了以市级公共法律服务中心为龙头,乡(镇、街道)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为枢纽,村(居)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室为联络站点的网格式服务体系,实现了公共法律服务网络全覆盖。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