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信息
清镇市扎实推进“六个一批”奋力展现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新风采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3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考察时指出:“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既要保护有形的村落、民居、特色建筑风貌,传承无形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又要推动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让民族特色在利用中更加鲜亮,不断焕发新的光彩。”清镇市牢记总书记嘱托,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始终把民族工作摆在突出位置,推进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4月3日,清镇市委常委会要求,紧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以“六个一批”为抓手,推动民族工作上新台阶,展新风采。

持续深化示范创建  巩固民族团结根基

持续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不断深化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一是持续推进“九进”示范点的精细化打造。在进机关、进学校、进村寨等“九进”的全面覆盖基础上,提升各示范点的创建质量,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二是强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建设。不断拓展市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基地和12个乡(镇、街道)教育基地的功能,有针对性、形式多样开展各类参观学习,增强教育基地的辐射面和接待力。三是深化创建指导。积极推动更多单位申报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更多学校申报全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示范学校,以更高的标准推动创建工作。四是创新打造互嵌式社区。持续指导站街镇枫渔社区、明珠社区打造互嵌式社区典型,积累成功经验,向其他社区推广,推动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层面实现更深度的全方位嵌入。五是营造良好氛围。充分利用交通主题文化公园、清镇市文化展示中心等场馆,开展常态化、多元化的民族团结进步教育活动,在2025年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月期间,计划开展活动不少于120余场,进一步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氛围。

加速产业升级步伐  增强民族经济实力

在产业升级方面,清镇市继续支持民族药业、传统手工业发展壮大。一是强化政策支持。针对民族药业,加大“暖春行动”的力度与深度,不仅要解决企业融资、技术等难题,还要为企业搭建更多交流合作平台,促进企业间的资源共享与优势互补。引导更多企业申报民品企业,为民族药业争取贷款贴息,助力中药品种的深度开发与创新,推动产业集聚发展迈向更高水平。二是强化资金支持。大力扶持特色手工业企业,助力刘吉武木雕、老韦服饰等企业申报2026年民族传统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示范项目,指导贵州胡一雕非遗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实施好民族传统手工业融合创新发展示范项目,为企业提供更多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推动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深入开展“民族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活动,进一步探索民族文化、红色文化与乡村旅游融合的新模式,投入更多资金用于村寨产业升级,计划在2025年投入300余万元用于小坡村、右二村、犀牛村、平原哨村等农业产业、和美村寨等项目,不断拓展和美村寨建设的覆盖面与影响力。

全面加强文化传承  厚植民族团结底蕴

持续推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建立非遗人才库,不断培育非遗项目及传承人。一是完善非遗保护体系。完善“国家级—省级—市县级”三级非遗名录体系。加强对现有70个非遗项目的保护力度,尤其是对1项国家级和17项省级非遗项目,制定专项保护计划,确保非遗项目的传承与发展。在2025年,计划新增市级非遗项目不少于2项,不断丰富非遗名录。二是建设非遗旅游体验空间。加大对非遗旅游体验空间的建设投入,在现有胡一雕细岩雕刻非遗体验空间的基础上,再打造1-2个特色非遗旅游体验空间,开展非遗研学活动不少于4次,开发文创产品不少于30余款,带动周边就业人数超过80人。三是培育年轻传承人。通过建立非遗人才库、师徒传承、参加传承人群研修班等方式,加大年轻传承人的培育力度,计划培育年轻传承人不少于50名,确保“簪汪古歌”“苗族祭鼓节”等濒危项目得到有效传承。邀请更多像全国人大代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绣传承人石丽平老师这样的行业专家,指导清镇非遗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工作。四是推动非遗融入城市建设。将非遗元素深度融入城市建设,在更多商圈和公共场所设置非遗展销专区,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的最大化。

大力推动文旅融合  实现全域繁荣发展

依托优秀文化、生态自然、红色教育等资源,进一步优化“文化+生态+红色”精品旅游线路。一是优化精品旅游线路。以红枫湖镇大冲村虎山彝寨、王庄乡小坡村为核心,深度串联巢凤街道平原哨村、流长乡腰岩村、麦格乡观游村、新店镇三合村等村寨,丰富主题线路的文化内涵和旅游体验项目。二是提升非遗旅游品牌。整合更多非遗企业、手工艺作坊入驻四季贵州、时光贵州等景区,提升“非遗之旅”特色品牌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争取年接待游客量突破80万人次。三是创新文旅活动。2025年计划举办路边音乐会、水龙节、四月八、六月六、火把节、吃新节等文旅、民族活动50余场,吸引游客超过30万人次。实施旅游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计划,在端午、中秋、春节等传统节日期间,策划50余场富有特色的文化体验活动,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四是持续加大文旅产业的投入与宣传。力争在2025年全市接待游客量突破1200万人次,过夜游客量达到150万人次以上,游客人均花费增长15%以上,使文旅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强大引擎,推动清镇市实现全域繁荣发展。

清镇市将坚定不移地以“六个一批”专项行动为重要抓手,持续在示范创建、产业升级、文化传承、文旅融合等方面精准发力,不断探索创新,走出一条具有清镇特色的民族团结与乡村振兴互促共进之路,奋力谱写新时代民族工作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