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部门信息
清镇市东门桥村:绣好生态文化“双面绣” 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字号:[ ]  [关闭] 视力保护色:

近日,清镇市青龙山街道东门桥村上午组以一场坝坝会为契机,围绕村民对“古树保护”与“墙面美化”的诉求,紧扣“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要求,将44平方米的古树围墙打造成布依族文化“活态展陈墙”,创新探索“生态治理+文化传承”乡村振兴新模式,实现生态与文化的双重蝶变。

一场坝坝会,激活乡村双重蝶变。坝坝会上,村民对古树围墙改造与生态保护的强烈呼声,成为乡村变革的起点。东门桥村两委迅速行动,将群众需求转化为治理动力。在生态保护方面,建立“古树保护网格员”机制,明确管护责任区,为古树撑起“保护伞”;在文化打造上,引入“民俗+设计”理念,邀请布依族艺人、墙绘团队与村民携手合作。以布依族“三月三”歌会、“四月八”乌米饭、“六月六”粽叶香等民族节庆为主题,将乌米饭制作、枫香染技艺等特色文化元素融入墙体彩绘。510年树龄的古银杏与墙面图腾相互辉映,昔日问题围墙摇身一变,成为展现民族文化的地标。

村民深度参与,迈向精神共富。创新推行“村民主体工作法”,充分调动村民参与乡村建设的积极性。布依族妇女主动为墙绘团队展示传统服饰细节,让墙体彩绘中的人物形象栩栩如生、民族元素更加鲜活。这种深度参与式改造,不仅推动文化传承从“静态保护”升级为“活态传播”,更点燃了村民参与环境治理的热情,形成“墙绘美村—村民自豪—自觉护村”的良性循环,让村民从乡村建设的旁观者转变为乡村美学的共建者。

系统破题,探索振兴新路径。“古树围墙不仅是美化工程,更是乡村价值的重新挖掘。”东门桥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周祥文表示。这面充满民族风情的彩绘墙,未来有望成为网红打卡点,带动周边市集、民宿等产业发展。通过构建“生态资产—文化资产—经济资产”的转化链条,东门桥村打破传统村落“输血式维护”的局限,走出一条文化赋能、村民共治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如今,走进东门桥村上午组,古树围墙的蜡染纹路与银杏树叶相映成趣,一幅“望得见山、看得见银杏、记得住乡愁”的和美乡村新画卷徐徐展开。东门桥村的实践证明,当生态治理与文化传承深度融合,当村民积极投身乡村建设,乡村振兴便能绽放出独特魅力,书写出生机勃勃的崭新篇章。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