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干部比起以前,是真心实意为我们老百姓办事,我们也愿意配合他们把村子建设好。”提起高山村的干部,高山村上六组村民林大琴竖起了大拇指。随着“排队抓尾、双整双创”工作的开展,“干群齐心奋起直追争先进”已经成为高山村这个曾经的“软弱涣散”村的显著标识。而这一切的变化,都源于这里凝聚起了一支担当作为、纪律严明、作风优良的村“两委”干部队伍。
高山村“两委”正在召开坝坝会
抓班子带队伍,建强党员先锋队
“老伯,我那几棵李子树挂不了几个果,品相又不好,还不如我们给你复耕了种点庄稼划算。”时下,为完成农田复耕目标任务,高山村“两委”干部正挨家挨户做群众思想工作,争取村民支持。工作中,高山村党支部的党员们以身作则,带头砍掉自家田间地头经济效益差的树木,率先进行复耕。在党员干部们的带动下,高山村第一时间完成了75.25亩的复耕任务,减少了撂荒土地面积,进一步守牢了耕地红线。
党员在各项工作任务中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已经成为了高山村的常态。近年来,高山村党支部通过推动“干部队伍年轻化、政治生活规范化、党员作用明确化”,从“两委”班子抓起,主动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凝聚群众,逐渐转变村干部在群众中的形象。同时,严格执行党支部基础工作“八件事”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党支部,并探索党员“一人一岗”模式,通过“我为群众办实事”“支书领航”等活动凸显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截至目前,该村6名村干部中有5人为大专以上学历,较换届前实现了学历年龄“一升一降”,31名党员中,除年老体弱党员外均认领了不同的岗位,由村党支部书记带头每年为群众办理2到3件实事,每名党员力所能及办理1件实事。
抓风气转思想,建强志愿服务队
“多亏了沈支书他们的帮助,我家才能重新把圈舍建起来,不然还不知道怎么办啊。”高山村土坝子组村民赵祖菊说。现年61岁的赵祖菊是高山村低保户,丈夫早逝,儿子身患智力残疾。今年初,赵祖菊家的圈舍因年久失修,在极端天气影响下成了危房,这让本就生活不易的赵祖菊犯了难。高山村“两委”得知这一情况后,立即采取行动帮助赵祖菊解决困难。最终,在高山村“两委”的努力下,为赵祖菊户拆除了危旧圈舍,并申请到了3000余元的政策补贴资金,同时,依靠村“两委”自筹的6000元和农户自支的3000元重建了圈舍,解了燃眉之急。
村干部廖成勇正在为村民赵祖菊修建圈舍
这是高山村的党员干部为群众提供志愿服务的缩影。自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工作以来,高山村“两委”提出“自己的家园自己建、集体的事集体策、群众的事群众管”三条准则,组建了一支50余人的“党员+群众”志愿服务队,由党员带动群众定期开展“自己动手·美化家园”活动维持村庄环境卫生,定期召开坝坝会商议集体事项寻求最大“公约数”,并以开展农村“五治”为契机,进一步修订完善《村规民约》,对照“各治”要求,按“约”落实“红黑榜”评比晾晒。通过持续努力,如今的高山村,村庄环境打了“翻身仗”,歪风邪气“刹了车”,从前许多“闭门造车”搞不定的事,在村民间已经形成了“跟着支部走”的共识。“只有服务好群众,扭转思想认识,改变村内风气,才有可能把高山建设好。”高山村副主任黄亮表示。
抓实干强作风,建强网格保障队
网格,是基层治理的“最后1米”,许多政策和工作的落实,都需要基层网格员们不遗余力地付出。“大娘,脸对着我这里看,不要乱动。”近日,高山村村干部邹朝芬正忙着给自己联系的老年人做“生存认证”。由于缺乏智能设备、文化水平有限、子女不在身边等原因,养老保险“生存认证”对于农村老年群体来说是一件看似简单却难以独自完成的“难事”。为了确保全村283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都能够按时领取到养老保险,高山村的网格员们会定期入户帮助老弱病残老年人完成认证,这一行为得到了村里许多老人的赞许。
村干部邹朝芬正在给老年人做养老保险“生存认证”
自开展“排队抓尾、双整双创”工作以来,高山村党支部持续健全完善网格保障队,依托网格长、党员及有威望的村民,积极开展夜间巡逻,针对性处理“小隐患、小纠纷、小问题、小情绪”等“四小问题”。同时,建立起“一老一小”关爱服务机制,由支部13名党员联系村里5名孤寡老人和8名留守儿童,常态化做好关心关爱。通过抓实干强作风的一系列举措,实现了“基层治理‘兜’起来、一老一幼‘护’起来、群众实事‘办’起来”。今年以来,该村累计处理“四小问题”50余件,为全村241名60岁以上的老年人补贴合医,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得到有效提升。
村干部走访慰问患病的留守儿童
“作为中间党支部,我们将围绕‘五个基本’,对标‘五个看’,聚焦乡村振兴、基层治理和党组织、党员的作用发挥,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团结带领高山村党员群众奋起直追,实现中间争先进。”高山村党支部书记沈丽说。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