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强化医疗机构合作,切实减轻就医负担。建立定点医疗机构广泛合作,在省社保联网结算平台,积极与工伤定点医院紧密携手,整合优质医疗资源,打造高效便捷的医疗服务网络,实现信息共享,提升诊疗效率,让患者就医更优质。恪守报销范围,严格依照工伤保险诊疗项目目录、药品目录及住院标准,对符合要求的医疗费用予以报销。截至11月中旬,全市已为209名工伤职工报销医疗费用124.67万元。
二是精准落实伤残待遇,稳固生活经济来源。在完成工伤认定及劳动能力鉴定后,严格依据伤残等级,确保一次性伤残补助金及时足额发放。今年以来,全市已发放182名伤残职工一次性伤残补助金878.98万元,平均每人一次性伤残补助金4.83万元,给参保职工受伤后提供生活保障。对不同伤残等级,根据相应标准按月发放伤残津贴。至目前,全市已为23名伤残职工按月发放伤残津贴护理费,每月发放伤残津贴护理费总额9.2万元,每名伤残职工每月可获得伤残津贴约4000元,有效保障了伤残职工及其家属基本生活开支。
三是全面跟进工亡待遇,给予家属心灵慰藉。参保职工因工死亡,按照规定标准发放丧葬补助金,今年已为5起工亡事件的家属发放丧葬补助金21.07万元,平均每起工亡丧葬补助金4.21万元;参保职工发生工亡事故后,及时足额发放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今年以来全市发放一次性工亡补助金518.21万元,平均每名因工死亡职工获得一次性工亡补助金103.64万元;对工亡职工生前供养的亲属,按月发放供养亲属抚恤金,全市69名工亡职工亲属享受供养亲属抚恤金,每月发放10.93万元,平均每人每月可获得供养亲属抚恤金1585.49元。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