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3年,面对限电制约、价格波动、市场需求收缩等各方面的困难和问题,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有力监督和大力支持下,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和贵阳市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主战略、“四区一高地”主定位,深入推进“强省会”行动和“一百两千三区三城”建设,全市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5%;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4.7%;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27.7%;城镇新增就业10672人;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持续高于经济发展水平,分别同比增长4.8%、7.8%。
(一)着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动能不断增强
工业经济提质增效。铝及铝加工取得重大突破,华仁10万吨电解铝产能指标落地,50万吨产能实现满产,建成投产年产7万吨铝基新材料等铝及铝加工项目6个。中高端制造业基础不断夯实,签约落地年产3万台新一代AIGV人工智能小车、年产1GW光伏组件等中高端制造业项目15个,开工建设莱森迪LED显示屏、年产7万吨耐火材料等14个工业项目,工业投资同比增长40.1%,新培育45家企业与大数据深度融合,“一主一特”产值占比提高到74.68%。要素保障扎实有力,铝土矿供应充足,全年输送工业用电53.95亿千瓦时、工业用气1.07亿立方米,电煤存煤量可保双机组运行46天以上,建成标准厂房62.79万平方米,完成土地收储988亩。
商贸文旅加速恢复。深入推进县域商业体系建设,完成市域农产品集散中心改造升级试运营。新增培育上限商贸服务业企业19家,批零住餐分别同比增长35.6%、8%、10.5%、10%,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75.2%。时光贵州实现盘活入列省“第一批有重大进展的典型项目案例”,暗流河风景名胜区总规获省政府批复,新增涉旅市场主体310家。举办全国自由搏击锦标赛等文旅赛事活动105场次,过夜游客同比增长28.84%,游客人均花费同比增长9.27%,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29%,清镇上榜“2023中国最美县域榜单”。
农业产业稳中提质。全力推进“一主一辅”农业产业发展,3000万羽肉鸡项目全部动工建设,年出栏肉鸡突破2000万羽;3.5万亩规模化、标准化蔬菜基地建成投产,蔬菜产量同比增长5.5%。持续推进山地农业机械化,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52.12%。深入推进农产品精深加工,招引农产品加工项目3个,完成清镇市生猪养殖屠宰冷链全产业链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农产品加工转化率64%。
(二)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城市功能更加完善
“一圈两场三改”成效显著。建成落地茶马南区、凉水井及水晶等33个“15分钟生活圈”项目,完成凉水井、茶马南区等3个惠民生鲜超市建设,开工建设职教城西区中学停车场等项目,新增1280个公共停车位。实施水晶、农业局片区等棚户区改造项目8个,建成1498户;实施老旧小区改造18个2367户,总体施工工程进度81.58%;完成背街小巷改造80条。
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滨湖路百花大道至云站路段、仁心路第3标段、马横路建成通车。新建燃气管网22.74公里,城乡燃气覆盖率75%,新建雨污管网54.24公里;改造供电线路3条,城市供电可靠率稳定在99%以上;海绵城市建成面积17.9平方公里;建成5G基站853个,5G网络城域覆盖率达100%。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建成调试运行,建立了以“消防救援大队为主,各部门及乡镇街道综合救援队为补充”的应急救援队伍体系。
治理水平持续提升。全力推进文明城市创建,城市形象显著提升。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成投用,优化调整2条公交线路和3个公交站点,21家职业院校及寄宿制学校开通定制专线108条,推动职教城周边院校停车场开放,城市通勤高峰交通拥堵指数稳步下降。顺应社会呼声优化调整出租车计价,重拳整治生鲜市场全面取缔生鲜灯。构建完善“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党小组网格覆盖率达100%。
(三)全力推进乡村振兴,脱贫成果持续巩固
“五治”聚能乡村蝶变。完成宜居农房建设1800户,房地一体确权登记完成5319宗。完成5处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巩固提升2万余人饮水安全;3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和10条农村黑臭水体全面治理。改善提升80个自然村寨(组)收集收运点,农村垃圾外运减量82.76%。巩固提升和整改农村户用卫生厕所864户,新建农村公厕5座。“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不办”文明理念蔚然成风。站街杉树村获评2023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王庄乡小坡村获评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农民收入稳步提升。深入落实促进农民增收三年行动方案,有效提升农民经营性、财产性、工资性等收入。积极推动农村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闲置宅基地闲置农房盘活利用105栋,打造里查里诺、蒙安夕舍等精品民宿40家。新增培育规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家庭农场41家、种养大户314户。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林下经营和利用林地面积8.08万亩,林下经济产业链产值8.2亿元。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50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3113元。
脱贫成果持续巩固。认真落实“四个不摘”要求,“两不愁三保障”水平持续巩固提升,全面建立“三同步”识别机制,全年排查预警监测线索核实率100%,对3388户9453人脱贫群众和311户1021人边缘和困难群众进行动态监测,农村脱贫人口巩固率达100%,全面消除人均收入在1万元以下脱贫户,易地扶贫搬迁劳动力就业率高于94%,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同比增长15%。
(四)聚力打造生态文明示范,绿色发展强劲有力
生态保护更加牢固。开工建设清镇市国家储备林项目,完成6057亩林改培种植。抢抓绿色经济和城市更新的契机,建成各类公园52个,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04平方米/人。新增城市绿地18.67万平方米,建成区城区绿化覆盖率37.18%。新增造林面积2万亩,森林抚育面积1.8万亩。获命名全国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生态治理成效显著。坚决打好“五大战役”,实施水晶集团696亩土壤修复治理,完成19个“一住两公”地块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组移交的78件群众信访件全部整改销号,生态环境执法大练兵比武成绩摘冠。红枫湖全域水质稳定在Ⅲ类、取水口点位水质达地表水Ⅱ类标准,集中式饮用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达标率均达100%。持续推进“绿盾”自然保护地强化监督行动,常态化开展矿山修复治理,森林覆盖率为51.49%,空气优良率99.7%。
绿色发展深入践行。新建成充电桩73个,新能源、清洁能源公交车占比91%,新能源汽车销售额同比增长54.2%。秸秆综合利用率86%以上,城镇新建绿色建筑面积占比100%。开工建设畜禽粪污整县推进项目,年产15万吨再生铝项目建成投产,塘寨电厂完成锅炉超低排放改造,获得风电建设指标10万千瓦,能源消费增量控制在7.6万吨以内,单位地区生产总量能耗降低3.2%。
(五)深入优化营商环境,民营经济活力增强
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队外出招商24次,新引进华控清镇铜基新材料、上海驰助智能开闭车用零部件等项目36个,引进优强企业27家,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6.83亿元,工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68.5%,产业到位资金固投转化率64.21%。
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提升。聚力打造“企业之家”,3635项政务服务事项“全省通办”,15个高频事项实现“一件事一次办”。银行开户平均耗时较同比缩短54.7%,办理建筑许可耗时同比缩短20.4%,小微企业用电容量200千瓦以内报装“零费用”。荣获“2022中国十大最具投资价值县(市、区)”称号,获批“第二批创新型县(市)建设名单”。
民营经济加速发展壮大。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31条政策措施,南方乳业在北交所新三板上市,完成增值税留抵退税3.5亿元,兑现民营企业政策性扶持资金1.15亿元,清偿拖欠中小民营企业账款4.17亿元,驻市金融机构为三大产业新增发放贷款53.53亿元。市场主体净增6023户、总量突破6.55万户,企业法人数量占市场主体比重为24.63%,民间投资占比48.3%。
(六)着力增进民生福祉,生活品质不断提升
抓牢就业最大民生。实施“深挖岗位”行动,举办就业招聘会137场次,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672人,落实高校毕业生留清就业8418人,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组织化程度77.32%。开展职业技能培训3576人次,发放创业奖补资金525.21万元,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降至2.04:1。
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新建成投用幼儿园及义务教育阶段学校10所,新增学位6030个,新增教师593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95.29%、普惠率92.56%,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119.23%。清镇市疾病预防控制局挂牌成立,建成投用2个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提质改造完成10个村卫生室,新增卫生健康人才300余人,获批创建省级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每千人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4.37个,社区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率100%。
兜牢民生底线保障。财政资金投入持续向民生领域倾斜,民生支出35.79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81.5%。新增纳入低保1122人,发放低保资金5768.68万元;累计发放养老保险待遇136421.23万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月人均养老金水平237.15元,远高于180元省考核标准。建成保障性租赁住房2728套,发放租赁补贴281.41万元。86项为民办三级“十件实事”全部办结。
(七)大力防范化解风险,社会发展安定有序
坚决守牢安全生产底线。深入贯彻国务院安全生产“十五条硬措施”、省60条具体措施、贵阳市80条细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方针,健全应急管理机制,深入开展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重大事故隐患治理率99.4%;常态化开展好打非治违,生产安全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分别同比下降16.7%、21.4%,全年未发生重特大生产安全事故。
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厉打击“盗抢骗”犯罪,“两抢”案件破案率、接触性诈骗破案率、扒窃案件破案率均达100%。严厉打击防范电信网络诈骗违法犯罪,抓获电信诈骗犯罪嫌疑人413人,挽损155.6万元。扎实开展“万警进万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隐患”专项行动,各类矛盾纠纷化解率84.83%。人民群众安全感99.75%,创历史最好水平。
全力防范化解重大风险。强化预算约束和绩效管理,严格执行政府投资项目决策评估机制,累计化解债务51.2亿元。坚决守好粮食安全底线,完成耕地恢复整改4292亩,新增开垦1.4万亩,完成3万亩高标准农田主体建设,超额完成30.7万亩粮食播种面积任务。聚焦房地产、“两拖欠”、特殊利益诉求群众等重点,防范化解稳控各类风险隐患点58个,完成10个保交楼专项借款项目,交房4788套。
2023年,虽然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问题。一是产业不强。铝及铝加工产业链层次偏低,电解铝供给仍然不足,氧化铝非金属产业链开发欠缺,补链延链强链任务艰巨。大型企业较少,缺乏新的“大个头”项目和企业支撑新的经济增长。二是科技创新水平不高。高新技术企业少,企业缺乏自主创新意识,以科技引领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不够。三是消费活力不足。传统消费日趋弱化,新兴消费培育不足,特别是线上消费发展程度不高。四是民生保障还有短板。城市公共交通设施还不够完善,拥堵指数较高,普惠教育、医疗、养老、托育、文化等公共服务还不能很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五是风险挑战压力较大。债务化解压力巨大,问题房开、征地拆迁矛盾依然突出,生产安全、粮食安全、校园安全、矿山安全等领域还有不少风险。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要求、预期目标与重点任务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落实国发﹝2022﹞2号文件精神,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坚持规划为先、功能为重、产业为要、民生为本,强化产业引领、创新策源、要素集聚、开放门户、综合服务“五大功能”,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四主四市”工作思路和“强省会”行动,锚定“一百两千三区三城”发展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增强经济活力、防范化解风险、改善社会预期、增进民生福祉、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清镇实践新篇章!
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其中一、二、三产分别增长4.5%、8%和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4.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4%左右;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6%和8%左右;新增城镇常住人口1.7万人;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能耗指标控制在国家、省和贵阳市调控范围内。
围绕2024年的预期目标任务,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八个方面工作。
(一)着力抓园区保要素,坚定不移做强工业经济
强化园区建设。优化“管委会+运营公司”机制,积极推动经开区人事管理、薪酬制度改革及财政税收改革。坚持“园区事园区办”,优化经开区一站式企业服务中心功能作用,深入推动园区项目手续容缺办理改革。大力补齐园区道路、管网、电力、环保等基础设施,健全园区生活性服务、生产性服务等设施业态。持续擦亮“国家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名片,进一步优化园区产业布局,着力构建铝加工、铝基新材料、新材料产业集群,积极打造关键零部件、设备、材料等产业备份基地。
夯实要素保障。全面落实“富矿精开”,完善矿产品供应链体系,重点保障广铝猫场矿区0-24线外围红花寨白浪坝矿段铝土矿、清镇市麦格乡犁树桠铝铁矿山等30个矿山用地,力争铝矿石就地转化率90%以上。持续推动电解铝扩能,建立铝液资源使用绩效供应机制,确保辖区优质企业、重点行业需求。探索建立工业融资新机制,大力争取和推动“基金”融资,撬动更多社会资本投资。持续推进“四块地”改革,健全土地循环收储机制,坚持集约节约用地,收储工业用地1500亩以上,土地产出强度达300万元/亩。订单式推进新增标准厂房建设,建成标准厂房80万方。
狠抓主体培育。积极帮助企业降成本,提升企业竞争力。坚决抓好资源就地提质和转化,为企业提供价廉物美的原材料;坚持推动循环产业集聚发展,减少企业供应链成本和废物处理成本;积极招引检验、检测、设计、维修等生产性服务业,推动降低企业第三方服务成本。大力支持企业技改和科技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争取全省铝基新材料实验室落户经开区,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企业技改和研发投入,实现生产线改造升级,产品提标提质;力争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活动经费支出3亿元以上,培育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0家,力争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企业占比达35%。
(二)着力抓招商盯项目,千方百计扩大有效投资
以招商引领投资。当前,政府投资受限,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是扩大有效投资的关键。持续发挥好“六大招商主体”作用,落实“一图三清单”,大力开展央企招商、重点产业链招商、园区招商、以房招商等,大力引进央企(国企)、民企、外企入清投资。更加注重招商变投资、招商变产值,强化“拟用地项目清单”土地保障,加快手续办理,推动招商引资项目拿地即开工、开工即建设、建成即投产。新增产业到位资金48亿元,工业占比68%左右。
抓谋划夯实基础。按照“项目等资金”的原则,围绕国债、专债、中央、省预算内投资、基金等相关政策投向,聚焦城市更新、保障性住房、新基建等重点方向深入谋划项目,确保储备项目总投资动态保持在500亿元以上。着力在项目前期工作上下功夫,充分保障好项目前期工作经费,持续提高前期手续联动审批效率,严格审查项目合规性、可行性,以高质量的项目储备争取更多资金支持。进一步强化争资争项考核力度,营造比学赶超大干项目的浓厚氛围,以争资争项成效检验责任担当、能力素质、部门贡献。
强服务加快进度。严格落实政府投资项目资金闭环管理措施,建立健全政府投资项目全过程管理、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全流程包保管理等项目推进工作机制,提高重大项目市级领导全流程包保管理效能,强化项目基本建设程序执行力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确保新建项目按期开工、续建项目按期推进、收尾项目按期建成。重点推进钽铌基础配套、年产50万吨脱硫脱硅等70个新建项目,七里半标房、3万吨铝箔等52个续建项目和年产10万吨耐火材料等15个收尾项目建设,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3亿元。
(三)着力抓开发强管理,高质量推进新型城镇化
深耕城市开发运营。大力稳住房地产开发,紧盯存量优质楼盘后期项目建设,适度引进高品质楼盘,全面推广“带押过户”、职工团购等政策措施,促进房地产市场健康平稳发展。用好用足“特许经营权”政策,积极引进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健全土地收益与基础设施建设良性滚动的机制,严格执行政府投资决策评估,着力提高政府投资绩效。大力盘活城市闲置土地和闲置资产,有序推进城市扩张,积极提高土地出让收益。
提升城市居住品质。大力推进新“三改”,完成老旧小区改造4个。加大保障性租赁住房供给,开工建设数据湖城保障性租赁住房,加快推进职教城、经开区保障性租赁住房建设,确保建成500套。打通道路微循环为重点的背街小巷改造7条。持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全力推动簸箩片区、大麦西水厂等供水工程建设;加快推进3条过境高速、2条乡村道路等交通项目建设,着力构建外联内通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改造供水、污水、雨水管网5公里及燃气管网20公里;加快以5G为引领的信息网络提质升级,新建5G基站300个以上。
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常态化开展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持续推进强基、整脏、治乱、改差“四大工程”,重点抓好交通治堵、垃圾分类等治理,力争退出贵阳市百城拥堵指数前五位,确保垃圾分类群众知晓率100%、参与率90%以上。坚持依法治市,推进依法行政,不断加强执法队伍素质能力建设,推动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建好用好城市运行管理中心,提升智慧交通、智慧安防、智慧政务等水平,建立健全智慧城市体系。不断优化提升“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机制,夯实基层治理体系,推动基层风险隐患排查更及时、矛盾纠纷调处更快速。
(四)着力抓旅游促消费,大力激发市场经济活力
狠抓旅游提质增效。着力提升旅游消费业态,积极开发培育周末精品周边游,优化提升精品旅游路线4条。加快推进成都柔水、恐龙小镇、华住全季酒店等项目建设,大力开展暗流河风景名胜区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持续推动农村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打造“爽爽贵阳·旅居生活”重点产业项目1个、高等级民宿3家。重拳遏制旅游乱象,持续巩固“六心”成效。人均花费达1150元、旅游收入突破120亿元。
狠抓消费提级扩能。加快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打造“互联网+服务消费”新模式,大力支持发展数字文化、直播电商等消费新业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积极开发职教城消费潜力,探索打造职教城学生创业一条街。加快贯通县、乡、村电子商务体系和物流配送体系,推动消费新业态向农村延伸。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提振工程机械、建筑材料等大宗消费,大力促进汽车消费,提升汽车贸易城集聚区影响力。
持续做强物流园区。进一步巩固和加强以“专业市场+物流+仓储”一体化发展的物流园区建设,全力打造贵阳贵安重要的特色商品集散地。积极帮助华丰市场解决仓储等问题,推动华丰市场进一步做大做强;加快推进东盟小商品集散中心、云宇建材市场、徐工机械商贸产业园、贵西吉利新能源汽车销售总部等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与贵安新区建设新能源汽车销售市场。
(五)着力抓农业强三农,深入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加快配套建设冷链仓储、屠宰加工等基础设施,全力推动40万方肉鸡养殖圈舍、德康种猪选育场建成投用,实现年出栏3000万羽肉鸡养殖规模,稳定生猪出栏17万头,确保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深入推动蔬菜绿色高产高效行动,实现蔬菜种植面积37万亩(次)、产量60万吨,绿色种植产值突破20亿元。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稳步提高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至65%。提升农产品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新增培育市级以上龙头企业3家、种养大户310户,打造农业特色乡镇2家。
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提升“3+1”保障成效,牢牢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深入落实脱贫人口增收专项行动,确保有劳动力的脱贫家庭一户一人以上就业,人均纯收入1万元以下脱贫人口动态清零。大力实施一批到户产业项目和基础设施项目,确保中央衔接资金支持产业项目占比不低于60%,扎实推进王庄打磨冲村辣椒产业配套设施等14个闲置低效扶贫资产项目盘活利用。全力支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扩大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范围,脱贫人口家庭人均纯收入增长15%以上。
加快建设和美乡村。积极申报创建全国示范村,深入推进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15个。持续改善乡村基础设施,开工建设2条乡村道路工程,完成2个农村供水保障工程建设,巩固提升农村供水人口1万人。深化乡村人居环境治理,改造宜居农房1300栋以上,整治农村“空心房”80栋以上;完成21个行政村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和8个乡镇污水治理提升工程,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61%;确保30户以上自然村寨垃圾收运体系正常运行;巩固提升改造农村户厕378户,整改问题厕所171户;持续推进移风易俗乡风文明,积极创建一类红白理事会和零礼金村示范点。
(六)着力抓生态建示范,全力加快建设美丽清镇
巩固拓展示范区创建成果。大力实施生态保护,深入落实“林长制”“河(湖、库)长制”,启动生态之眼——天空地一体化生态环境监测监管平台二期建设,严厉查处各类涉林草违法行为。全力推进生态治理,持续抓好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反馈问题巩固和其他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坚决守住生态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底线。持续打好“五大战役”,加快矿山生态修复进程,完成5.9万公顷污染耕地安全利用,完成铁路桥至平桥、焦化厂门口、旧院组3个点位水体治理,空气质量优良率稳定在99.5%以上。
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深入推进绿色经济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推进产业绿色化,开工建设危险废物收集贮存预处置中心、厨余垃圾处置、飞灰处置等项目,持续提高赤泥综合利用率。推进生态产业化,大力开发“公园+”“河湖+”等休闲旅游项目,加快发展林产业、竹产业、花卉产业;加强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开发利用,加快推进站街、麦格等风电项目建设。切实做好贵阳市首批GEP核算试点,编制自然资源资产清单,推动生态产品经营开发,巩固提升森林碳汇能力,努力推动将“资源资产变资金”。
大力倡导绿色生活。深入推进绿色生活方式和消费模式,广泛开展绿色社区、绿色家庭等“绿色+”创建行动,健全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置体系。持续提高装配式建筑使用面积,推动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新建筑面积比例不低于50%,新建绿色城镇建筑面积占比达100%。加快充换电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广使用清洁能源。开展“千园千道”健身步道建设,建成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3.3平方米,中心城区绿色出行比例提升到60%以上。
(七)着力抓保障惠民生,不断满足群众生活所盼
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持续实施“深挖岗位”行动,积极联动校企在职业院校设立职业指导服务站点,大力推动校企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吸引更多职业院校毕业生留清就业创业,全力推动退役军人、困难家庭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完成城镇新增就业10500人,实现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000人,城镇“零就业家庭”和农村“零转移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不断提升劳动者技能,新增完成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次。
织密扎牢社会保障网。健全完善城乡社会保险体系,积极落实个人养老金试点建设,支持社会组织建立企业年金制度。落实全民参保计划,医保参保率稳定在95%以上。扎实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回头看”,及时将全市在册保障困难对象和已脱贫人口纳入动态监测范围,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提高6%、12%。建立未成年人保护专项工作小组,加快推进未成年人保护中心建设。建立完善基本养老服务清单,编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专项规划,加快推进原市一医康养、中心敬老院等养老项目改造提质,积极开展医养结合示范县创建。
巩固提升民生服务短板。大力实施义务教育“公办强校”工程,新增建设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建成投用广大第二小学二期等学校,新增学前和义务教育阶段学位5000个以上。持续规范民办教育办学行为,严格落实“双减”要求。全面推进健康清镇建设,持续完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应急响应机制,开工建设市疾病预防与救治项目,加快建成儿童医院投用,深入推动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实施“清医强基”计划,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改善群众看病就医服务体验。持续加强青少年儿童心理健康教育,支持机关、企事业单位发展普惠托育服务。
(八)着力抓安全防风险,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毫不松懈抓实安全生产。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交通运输、矿山、建筑施工等重点行业领域及网约车、低空运动等新业态安全监管,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常态化排查整治风险隐患,坚决防范遏制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发生。强化“打非治违”专项行动,严厉打击违法违规行为。不断夯实基层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增强应急救援、全灾种保障和风险监测预警能力,持续完善应急避难场所建设。
坚决守住粮食安全底线。严格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永久基本农田“非粮化”,创建党政领办示范田4万亩以上,新建和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4万亩。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大力推进“稻+”“玉米+”轮作,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0.22万亩以上。扎实抓好粮油高产示范和粮油储备,全力做好“夏秋”两季粮食收购。
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稳步降低债务规模,防止违规举债,坚决遏制隐性债务增量。落实过“紧日子”要求,持续压减非必要支出,兜牢“三保”底线。强化预算绩效约束,坚决治理“两拖欠”。强化财源培植,盘活国有企事业单位闲置资产,千方百计增加财政收入和政府性基金收入。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积极稳妥化解房地产风险,坚持“一楼一策”“专班专案”攻坚问题楼盘,全面完成剩余1103套建成交付。